今日中国,如您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
为学习先辈们的重要精神品质,计算机学院开设“党史周坛”党史人物与战役故事专栏,通过深度回顾重要党史人物的光辉事迹,生动讲述那些震撼人心的革命战役、感人肺腑的军民故事,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用无私书写无悔的青春,用奉献谱写生命的乐章。
历史背景:烽火之中抗战曙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寇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7月底调集30万兵力沿津浦线、平汉线、平绥线对华北地区展开全面进攻,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
8月下旬,日寇相继攻占了南口、宣化、张家口等城,随后分两路向晋北地区进犯。日寇兵分两路,准备进行南北夹击,进而攻占全山西地区。9月3日,北路日寇攻陷山西东北门户阳高、天镇两县城,300余名百姓惨遭日寇杀害。9月13日,晋北重镇大同失守,日寇进逼雁门关。9月11日阳原、蔚县失守。9月14日广灵城失守。9月16日,浑源城沦陷。
日寇在广灵、灵丘、浑源一线,进攻矛头指向平型关,意欲突破平型关与雁门关的日寇形成南北会师的局面。
战役过程:伏击日军,大获全胜
部署计划:
拟定71师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115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缘。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团。
勘察阵地:
为打好这场仗,林彪曾三次到平型关乔沟一带进行实地勘察。
兵力部署:
1937年9月23日,朱德、彭德怀在给林彪的指示中,指出:敌于昨夜以来,忽奇袭国民党军平型关阵地,现正激战中,第115师即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但须控制一部于灵丘以南,保障自己之左侧。
同日上午,第115师在灵丘以南的上寨村,召开了全师连以上干部动员会议。会上,师长林彪分析了战局,讲明第115师的胜利条件;副师长聂荣臻作了深入的政治动员,着重阐明为什么打这一仗和如何打好这一仗;并确定了具体兵力部署。
随后八路军发兵冉庄,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战斗后,板垣败笔,中共获得首胜。
感人故事:猛子战群敌
在杨得志六八五团的阵地上,战斗开始后,人称‘猛子’的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指挥全连战士首先用手榴弹炸翻了日军行进在最前面的十余辆汽车,然后率20名大刀队员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曾贤生先后用大刀砍倒了十几个鬼子,自己也多处负伤。在身疲力尽之时,被五六名敌人团团包围,曾贤生毅然拉响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重大意义:振奋军心,激励民众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初期取得的首场重大胜利,对鼓舞军民士气、建立抗日根据地、提高共产党威望等方面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证明了人民战争可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斗志,直接促成了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威望,统一了党内对战略的认识,对国际舆论产生重大影响。它预示着中国人民终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