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计算机学院成立于2003年,是广东科技学院重点建设的工科学院之一。学院坚持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积极开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工科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
现开设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媒体技术8个本科专业,建有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数字安全产业人才基地、360数字安全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先后入选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同时,华为ICT学院被华为公司授予“领先级华为ICT学院”。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三个专业2021-2025连续五年被校友会评为6星级中国顶尖应用型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25年被评为5星中国一流应用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字媒体技术三个专业连续3年被评为4星中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省级教学团队、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网络工程专业是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通过中华教育工程学会(IEET)工程教育认证;学院连续两次获得第八、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建设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
软件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等
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第九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
网络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物联网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认证
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先后入选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
华为ICT学院被华为公司授予“领先级华为ICT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职称高、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336人,兼职兼课教师10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或其他高级职称的教师有87人;具有博士、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85人。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其中,汤庸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丁勇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网络空间安全教指委委员、国家重点研发首席科学家,获中国网络空间安全教育联盟杰出贡献奖;许伦辉教授为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聂军、滕英岩、李蓉蓉等7名教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或优秀教师;张笑晨教师团队凭借出色的教学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在广东省第四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决赛中斩获一等奖(特等奖),并代表广东省出征全国决赛荣获三等奖;王雯、黎婷婷、于伟等多位教师在广东省高校(本科)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南地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广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教学名师
教师参加教学大赛获奖
广东省第四届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决赛中荣获一等奖(特等奖)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三等奖
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名师
办学特色
学院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丰富“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和“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积极落实“以学为中心、以教为主导”的育人理念,持续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活动,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学院联合华为、腾讯、360等龙头企业先后成立了华为ICT学院、腾讯云产业学院、数字安全产业人才基地、360数字安全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与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成立了创新班、产业班、订单班。学院联合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引入职业技能认证课程,构建学历教育与行业认证一体化模式,持续提升毕业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学院成立华为ICT学院
获评“卓越华为ICT学院”
华为ICT人才联盟双选会
华为ICT学院被华为公司授予“领先级华为ICT学院”
华为ICT学院创客中心学生竞赛
学院成立腾讯云产业学院
腾讯云产业学院创客空间
腾讯云产业学院文化长廊
创客展示空间学生沙龙

数字安全产业人才基地成立
360数字安全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成立
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设有“创新强校”重点项目支撑团队、平台10个,拥有广东省鲲鹏+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科技学院物联网研发与应用中心”、东莞市鲲鹏计算重点实验室、东莞市智能制造工业软件重点实验室、东莞市AIOT边缘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莞市工业互联网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IT技术与应用研发中心、网络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物联网研发与应用中心3个校级工程中心和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研究中心。近年来,计算机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课题近20项,省部级课题60余项,市厅级课题100余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和参编教材40部,知识产权100余项,横向课题8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检索100余篇,EI检索20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0余篇),获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1项、科技部“华夏高科技产业创新奖”1项、广东省工业软件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东省电子信息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获广东省计算机学会高等教育教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高水平教科研成果1
高水平教科研成果2
高水平教科研成果3
高水平教科研成果4
行业、学会获奖
产学研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中国联通、华为、腾讯、科大讯飞、360数字安全科技集团、中软国际、东软睿道、深圳讯方、广州腾科、广州粤嵌等100多家优质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工程师连续多年携带真实案例走进课堂进行专项实践活动。近年来学院获批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23项,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5个,校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逐步建成覆盖IT行业软件、网络、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专业实践基地群。
学院产学研合作
访企拓岗一
访企拓岗二
实践基地考察
师生获奖及考研
学院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先后有2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学生积极参与专业认证考试和技能竞赛,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项,省级奖项近400项,其中蓝桥杯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有71名学生考取了华为认证专家级工程师证书(HCIE),486名学生考取了华为认证高级工程师证书(HCIP)。近年来,先后有120多名学生考研上线,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2024年有4名同学被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录取。其中杜革同学被悉尼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第19)录取、杨雅淇同学被蒙纳士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第42)录取、孙雨辰同学被利兹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第75)录取、刘心雨同学被圣安德鲁斯大学(QS世界大学排名第95)录取,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
学生获蓝桥杯国家一等奖
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获奖
学生参赛风采
学生考取华为认证专家级工程师证书
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建有先进的实验实训环境,目前建有云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鲲鹏实验室、网络攻防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智能楼宇实训室、移动互联实验室、华为网络实验室等100余间专业实验(实训)室。另外,建有华为ICT学院展示厅、腾讯云产业学院展示厅、物联网应用展示厅、智能计算和机器视觉科等研工作室,为师生提供了一流的实践和科研环境。
华为ICT学院创客中心
腾讯云产业学院创客室
物联网展厅
网络攻防实验室
专业实验室一
专业实验室二
学生活动
学院党委一直致力于打造“党建+"项目化育人特色,形成品牌“党建+志愿、宣讲团、竞赛科研等”一体化项目团。项目团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带头作用,带动团员、群众参加志愿服务、宣讲、竞赛科研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和学院各项工作发展。2023年以来,项目团先后与石排镇团委、志愿者协会、福隆村、下沙村,寮步镇人社局等合作,开展42场校外志愿服务,1000+志愿者参加,服务周边居民超过10000人次。宣讲团入选20项团中央、2项校级大学生志愿宣讲团项目,9个项目被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评选为优秀团队;项目团在竞赛科研方面,比赛获奖校级以上500+人次,发表论文10余篇,软著5个,“大创”项目立项省级2项、校级2项,立项广东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1项。学院团学顺应时代特征,结合广科办学定位和学院专业特色,以校园文体艺术节为载体,推广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等文创项目,项目化开展微党课、微团课、共青团知识竞赛、舞蹈大赛、金牌主持人大赛、十大歌手大赛、“晴朗杯”心理知识竞赛、校园安全知识竞赛、“春创”主题征文、“新生杯”篮球赛等系列主题活动;以迎新晚会、社会实践、运动会、学代会等活动为契机,协同学生组织和班级团支部丰富学院文化生活。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五育并举为基石,策划成立行知坊工作室,倾心打造青年领袖训练营,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培训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年中的传播,持续优化育人品牌。对标德智体美劳根本任务,整合力量,大力挖掘青年志愿者、群众性和竞技体育以及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等活动,把控活动成效,创作推广学院优秀文化产品,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着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校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