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晚19:30,计算机学院软件教研室线上组织召开2026届软件工程专业考研学子辅导交流会。本次交流会旨在为即将踏上考研征程的学子提供精准指导。软件工程专业建设负责人聂军教授、教研室主任雷秦川、副主任骆丽华、副主任汪晨曦以及2026届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备考学生出席会议。会议由教研室副主任汪晨曦主持。
会议伊始,汪副主任对软件工程专业的考研类型进行了系统解读,精析了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和非全日制硕士三类路径的异同点与适用人群。他聚焦升学经验传承,详实分享了2025届软件工程专业部分优秀学子的考研成果:邓海龙同学成功考取香港浸会大学信息技术管理专业;廖俊杰同学被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录取。这些生动的案例为2026届学子择校定位和备考规划提供了宝贵的参照系和信心支撑。
针对计算机大类考研的备考实际,汪副主任从三个关键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实用指导:一是院校选择策略,强调需综合考量院校层次与综合实力(如双一流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势、普通院校的特色方向)、地理位置与区域就业机遇(分析了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的优劣势)、以及招生政策与历年录取数据。二是考试科目与复习规划,汪副主任详述初试内容结构,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数学(一或二)、以及决定性的专业课(统考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院校自主命题);并阐释复试环节构成,包括专业笔试、综合面试及实践能力测试(机试)。在复习策略上,重点提出应分阶段科学规划(夯实基础、强化提升、冲刺模考),优选学习资料,并着重强调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如编程)相结合的重要性。三是研究生就业前景展望,汪副主任简要分析了不同研究生类型和不同培养背景下的未来就业路径和发展空间。
本次辅导交流会内容翔实、指导性强,深度整合了宏观层面的升学路径规划与院校选择方法,以及微观层面的考试科目解析与个性化复习建议。更通过往届学子的真实成功案例,极大增强了指导的实践说服力。通过本次交流会使得同学们对考研有了更全面、清晰的认识,不仅明确了自身的努力方向,也增强了备考的信心和动力,将把所学所得运用到后续的备考计划中,为实现考研目标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