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如您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 为学习先辈们的重要精神品质,计算机学院开设“党史周坛”党史人物专栏,通过对重要党史人物事迹及精神的回顾,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用无私书写无悔的青春,用奉献谱写生命的乐章。
王有德,男,回族,195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宁夏灵武人,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原党委书记、局长。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8年12月18日,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科学治沙的探路人”。
自从1976年进入林业系统工作后,王有德一直坚守着“生命不息,防沙不止”的人生信念,用40多年治沙一线的打拼,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边缘筑起了一道牢不可摧的生态屏障,保护了母亲河、保护了万顷良田,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三北防护林”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内外沙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见证并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1976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 1985年,王有德担任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白芨滩防沙治沙林场场长。 1999年被国家林业部评为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个人。 2003年,王有德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5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6年7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中共中央的表彰奖励。 2009年获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8年12月18日,王有德同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科学治沙的探路人”。 2019年9月,授予王有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最美奋斗着”称号。
治沙的人说,养个娃娃容易,在沙漠里种棵树难。千辛万苦栽好的树苗,常常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埋葬。王有德和职工哭过鼻子流过泪,但活儿还要干,树还要栽。风沙不停摧毁辛苦栽下的树苗,他们就不停补种,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流沙牢牢锁住…… 一次次,他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刨开沙土,看苗根扎好了没有。长年累月,指甲缝里钻满了抠不出、洗不净的陈年旧土,身上是抖不尽的沙子。 “坚持科学治沙、综合治沙,才能实现治沙事业可持续发展。”王有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通过多年改革创新,他探索建立了“宽林带、多网格、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林农牧副多业并举”等多种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目标,为国内外沙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王有德和职工们风里来沙里去,以“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 虽然已退休,王有德仍然每天在防沙治沙一线忙碌。“有人问我是不是太爱沙漠了,其实我对沙漠恨得不得了,你恨它就要制服它、治理它,把它制服、治理以后,它就可以造福人类。”说起治沙,王有德眼中总会放光。 “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土地,荒山变成绿洲是我的价值;当地老百姓能找到幸福之术,就是我的价值!”在人与沙漠的抗争中,王有德以坚韧的毅力和“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搏干劲,成为我国科学治沙的探路人。他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党和人民授予他“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他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