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如您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
为学习先辈们的重要精神品质,计算机学院开设“党史周坛”党史人物专栏,通过对重要党史人物事迹及精神的回顾,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用无私书写无悔的青春,用奉献谱写生命的乐章。
1956年7月9日,叶欣出生于广东徐闻的一个医生世家,外祖父与父母都是医生。
1974年,叶欣考入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学习。
1976年,品学兼优的叶欣毕业后留院工作。
1984年,因业务能力突出,叶欣被提升为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截至去世前,叶欣共发表论文13篇。
在急诊科,叶欣无时不在与死神赛跑,抢夺生命的希望。因在救治重症非典病人过程中,不幸染上非典型肺炎。2003年3月25日凌晨,叶欣经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7岁。
叶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在急诊科工作20年,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2003年春节前后,“非典”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担负了接诊“非典”患者的任务。面对具有强烈传染性的“非典”患者,面对死神的挑战,作为急诊科护士长,她周密筹划、冷静部署,始终坚持亲临现场,战斗在第一线,使整个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当有疑似或者确诊病人送来,叶欣总是冲在最前面,最艰难的工作争着干,最危险的活抢着做。
为了减少其他人的感染机会,她几乎包揽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患者,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03年3月4日中午,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被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后因抢救无效,于同年3月25日凌晨逝世,年仅47岁。
叶欣是无数抗击“非典”战斗英雄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医疗卫生战线涌现的一面旗帜。
叶欣被追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人民健康好卫士”称号,荣获“白求恩奖章”“南丁格尔奖章”。
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一、个人英勇事迹与贡献
在2003年那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叶欣作为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急诊科护士长,毅然决然地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她不顾个人安危,为患者提供精心护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急危重非典患者,她更是身先士卒,尽量包揽所有护理工作,以降低同事的感染风险。叶欣的无私奉献和英勇事迹,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希望,更为医护人员树立了榜样。
二、对同事与医院的激励
叶欣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激励着广东省中医院的同事们。她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成为同事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在叶欣精神的引领下,同事们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医疗事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叶欣的精神也成为了广东省中医院的重要精神财富,激励着医院不断前行,追求卓越。
三、对社会与国家的贡献
叶欣的事迹不仅激励了医护人员,更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医疗事业的关注和投入。她的无私奉献和英勇事迹,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医护人员的艰辛和付出,增强了社会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认可。同时,叶欣的事迹也推动了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她的精神成为了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四、深远影响与传承
叶欣的精神将永远传承下去,成为激励后人前行的力量。她的事迹被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年轻一代的医护人员,更激发了更多人对医护职业的热爱和追求。叶欣的精神将成为医护人员的精神支柱,激励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叶欣的事迹也将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更多的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发光发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