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如您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 为学习先辈们的重要精神品质,计算机学院开设“党史周坛”党史人物专栏,通过对重要党史人物事迹及精神的回顾,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用无私书写无悔的青春,用奉献谱写生命的乐章。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男,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
1928年1月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师党代表。4月,与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先后任第十二师师长、红四军军委书记,参与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出击赣南、闽西。2月,任第一纵队党代表,与纵队长林彪率部参加大柏地、攻打汀州等战斗。6月,主持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前委书记。会后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全面汇报红四军情况。在周恩来主持下,代中共中央起草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回红四军后,协助毛泽东召开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制订古田会议决议。
1936年12月,他在梅岭草莽中被国民党军围困达20天,考虑难以脱身,便写了《梅岭三章》。本文开头引用的是其中一首。他与项英等领导的游击战争坚持了三年,保存了中共在南方的革命力量。抗日战争爆发后,从香港刊物读到毛泽东在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掌握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乃与项英主动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的谈判。
1937年9月到南昌,与中共中央恢复了断绝近三年的联系。11月,赴湘赣边区传达中共中央指示,险些被不理解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的当地领导人错杀。后又到皖浙赣边区进行传达,使这些游击队及时下山编入新四军。
1938年1月,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支队长,率领第一、第二支队挺进苏南,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任江南指挥部指挥,率部在南京、上海之间打击日伪军。随后率苏南主力北渡长江,任苏北指挥部指挥,联络泰州的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打击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于1940年10月,指挥黄桥战役,取得军政全胜。随即北上,在盐城同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为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打下基础,开创了华中抗日新局 面。11月,他代理华中总指挥部总指挥,与政委刘少奇统一指挥华中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统率华中、山东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抗击五十余万国民党军队对华东解放区的进攻。
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等创造性地执行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和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指挥部队连续取得宿(迁)北、鲁南、莱芜等战役的胜利,对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起了重要作用。
1947年秋,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同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一部实行外线出击,挺进豫皖苏,与刘(伯承)邓(小平)野战军、陈(赓)谢(富治)集团密切 配合,在中原地区大量歼敌,迫使国民党军陷入被动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58年起,陈毅作为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外交政策思想,参与制订新中国长远的外交战略方针,协助周恩来参与了一系列重要外交活动。 1960年,陪同周恩来或单独率团先后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蒙古、阿富汗等国,签订了中国同尼泊尔的友好条约和经济协定、中国同柬埔寨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国同蒙古的友好互助条约以及中国同阿富汗的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1961年5月至1962年5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二次日内瓦会议,讨论和平解决老挝问题,促使会议达成协议,签订了《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和《关于老挝中立的宣言的议定书》。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应邀参加肯尼亚独立庆典,并陪同周恩来访问非欧亚14国,实现了新中国领导人对非洲大陆的第一次访问。 1964年4月至1965年6月,为筹备第二次亚非会议奔波于雅加达、开罗、阿尔及尔之间。当东道国阿尔及利亚发生政变使会议搁浅后,参与磋商,强调亚非团结,反对分裂,促使达成会议延期的协议。 1965年9月在北京发表著名的记者招待会讲话,阐述中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看法,表明中国外交的严正立场,在国内外均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同林彪、江青集团破坏外交工作的阴谋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如今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贫瘠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百废待兴,百事待举,可谓“弱”也。正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情势下,毛主席党中央领导的新中国外交,硬是在世界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这一奇迹的创造过程中,陈毅同志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之初,陈毅在毛主席、周总理的安排下,参与了一系列外交活动。从1958年担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以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为开拓新中国的外交局面呕心沥血、东奔西忙。他积极贯彻毛泽东外交政策思想,参与制订和坚定执行新中国外交方针,以渊博的学识,潇洒的风度,宽广的胸怀,风雅的谈吐,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尊严和友谊。 陈毅在对外交往中,既有坚定的原则性,又能灵活巧妙地运用策略,刚柔相济, 从而实现斗争和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尤其是在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态度上,表现得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