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2日,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5-102报告厅举办了2023级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新生入学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帮助新生适应专升本的学习环境,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为未来的软件工程师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由软件教研室副主任李冰老师主持,邀请了软件专业建设负责人聂军教授、软件工程专业带头人滕英岩教授、软件工程教研室副主任骆丽华老师和全体2023级软件工程专升本专业新入学同学参与。活动内容包括软件工程专业导引与职业规划、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竞赛介绍、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和互动交流环节。
在软件工程专业导引与职业规划介绍环节,滕教授为大家讲述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历程、未来趋势,以及我们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滕教授指出,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维护、管理和评估的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具备软件工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软件项目的实践能力。我们的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师,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软件行业需求,为社会和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接下来,李冰老师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解读。系统性的为同学们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专业教学进程计划。使同学们对未来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在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竞赛环节,骆主任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竞赛的内容和意义。骆主任介绍到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竞赛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软件编程技术类型的,如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这类竞赛主要考察学生的编程能力、算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另一类是基于软件编程,更加偏重于实际应用的,如阿里天池大数据竞赛、百度之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大赛等,这类竞赛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骆主任还强调了参加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竞赛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拓宽知识视野和技能水平,锻炼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展示个人风采和才华,获得荣誉和奖励,增加就业和升学的机会等。
在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环节,聂教授从人职匹配的概念、人职匹配的方法和人职匹配的目标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了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内容和意义。聂教授首先指出人职匹配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与职业岗位的要求、特点、发展前景等进行匹配,从而为学生提供最适合自己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方向。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学生专业与职业性向测评平台、学生职业能力大数据分析系统、学生智慧化精准就业系统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分析和画像,形成学生的职业性向报告、就业意向报告、能力评估报告等,为学生提供科学的人职匹配服务。最后,聂教授强调我们通过人职匹配,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施教、分类培养的目标,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方案和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满意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积极提问或发表意见,与嘉宾和其他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大家对软件工程专业导引与职业规划、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解读、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竞赛介绍、人职匹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等方面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了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期待和信心。
本次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活动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本次活动不仅为新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专业、认识老师、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新生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为新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