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如您所愿,承接汝志,未来可期。回首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进行了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探索与奋斗。
为学习先辈们的重要精神品质,计算机学院开设“党史周坛”党史人物专栏,通过对重要党史人物事迹及精神的回顾,激发广大青年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去,用无私书写无悔的青春,用奉献谱写生命的乐章。
向警予(1895~1928年),女,原名向俊贤,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
1895年生于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她排行老九,有几个兄长曾留学日本,自幼受其影响追求新知识,6岁入私塾。
1903年,八岁时,向警予成为全县第一个入学的女学生,进入长兄在县城开创的新式小学。她在校品学兼优。15岁在常德读书时,丁玲的母亲余曼贞与她同级,关系最为亲密,受她影响很大。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向俊贤由湘西到长沙,先后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周南女校读书,改名向警予,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在上学期间,她关心国事,当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签定后,她和长沙的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演讲,唤起同胞们救国救民的热情。周南女校被人称为“女革命家的摇篮”,向警予在这里因与蔡畅的同学关系而结识蔡和森、毛泽东。
1912年秋,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第一女子师范,民国3年转学女子中学。
1916年,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怀着“妇女解放”和“教育救国”的抱负,回到家乡。她四处奔波,克服重重困难,得到当地进步人士的支持,在县城西街文昌阁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学校在她的主持下,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规模不断扩大,由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发展到八个班300多人,培养了不少人才。
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国,向警予在溆浦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响应。她带领学校师生上街游行,在各商店向市民宣传抵制日货,并当众把一个日本制造瓷脸盆摔烂在地上,向广大群众发表演说,号召大家起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接着,她又组织了反日救国的“十人团”,开展抵制洋货的斗争。
1919年下半年,向警予在长沙参加了毛泽东、蔡和森等创办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她与蔡和森的交往因此逐渐增多。7月,向警予应蔡畅之邀,离开溆浦,到长沙参加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10月,向警予和蔡畅等组织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成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2月,她同蔡和森、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
1920年初,向警予一行人来到巴黎,进入蒙达尼女子公学。在这里,她以顽强的毅力致力于学业,刻苦学习法文,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还广泛地接触法国工人阶级,受具有巴黎公社斗争传统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影响,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1920年5月,志同道合的向警予和蔡和森结为革命伴侣。在留学期间,向警予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密切注视着世界形势和国内斗争,表现出非凡的组织和领导才能。
1920年5月26日,她为李大钊主办的《少年中国》杂志撰文《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批驳改良主义的错误主张,明确指出“财产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把妇女解放与社会改造联系起来,表明她对中国革命有了高度的认识。
1920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尼开了5天会,对于“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会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派主张实行蒲鲁东式革命,即温和革命——以教育为工具,以工会、合作社为实行改革的办法,而不以俄式(马克思式)革命为正当;一派以蔡和森、向警予为首,则明确地提出:“应用俄国式的方法去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目的,即“主张马克思主义及俄式革命,实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成立共产党”,“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神经中枢”,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
1921年初,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们面临无书读、无工做、无饭吃的威胁,2月7-8日,向警予参加了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还参加了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在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0月18日,法国当局以“强占校舍,扰乱治安”的罪名将蔡和森、陈毅等104人驱逐回国。向警予也于1921年底启程回国。
1922年初,向警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共产党员之一。7月,在党的二大上,她当选为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撰写大量文件,主编过《妇女周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国妇女问题,号召广大女性团结起来,为解放自身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去。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向警予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妇女运动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女子应有遗产承继权”、“男女社交自由”、“结婚离婚自由”、“男女工资平等”、“母性保护”、“赞助劳动女同胞”、“男女教育平等”、“男女职业平等”等有关男女平权、保护妇女权益的条例,并提出“全国妇女运动大联合”。向警予当选为中央委员,担任妇女运动委员会第一任书记。
1924年3月1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妇女部成立,并在女党员中建立上海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30人,由向警予主持日常工作,具体领导上海妇女运动,贯彻执行中共的妇女运动方针政策,并建立了各妇女团体的联合组织。
1924年6月下旬,向警予参与领导了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大罢工计划,上海14家丝厂有1.4万余名女工要求改善待遇而罢工,厂主勾结军警进行镇压,一些工人被捕。在共产党员向警予等的帮助下,女工们提出了增加工资、工作时间10小时、释放被捕工人、承认工会等16项条件。向警予又发动女权运动同盟会、全国学生总会、闸北市民协会等团体声援女工的斗争,女工所提出的要求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1925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连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1月1日,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成员分头四出向市民们宣传动员。向警予带领南方大学女生团、大夏大学女生团等100余人,手持旗帜和宣传品,到西门、城内(今南市区一部分)、闸北、虹口提篮桥等处演讲。
1925年3月21日,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国民会议报告中指出:“要一个肩膀担负力争女权的重担,一个肩膀担负力争民权的重担”。同年5月,向警予任中共中央妇女部主任。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五卅惨案。五卅运动爆发后,积极组织和领导上海妇女参加斗争。发表40多篇有关女权解放的文章,指导中国的妇女运动。向警予亲自带领妇女部的一些同志深入工厂、街道发动女工参加罢工;并到南京路上和其它一些街头去作宣传鼓动工作。警予站在街头上,挥舞着拳头,滔滔不绝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镇压工人运动的罪行。
1925年10月,向警予、蔡和森等受党中央派遣赴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学习。
1927年3月向警予回国,在中共汉口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向警予出席大会并参加了大会主席团。会后,她到武汉市总工会宣传部工作。
1927年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也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大部分领导同志先后转移,向警予主动要求留在武汉,坚持地下斗争。有的同志考虑到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在严重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武汉太危险,劝她离开武汉到上海去,在极其险恶的局势下,向警予置生死于度外,继续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不幸被捕。敌人对她实施了严讯和逼供,但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严守共产党员的操守,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终年33岁。
一、1916年,向警予创办了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并担任校长,开创了中国男女合校的先河,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培养革命人才,不少学生后来成为共产党干部。
二、1919年7月,向警予响应五四运动,带领学校上街游行,抵制日货;和蔡畅到长沙参加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三、向警予与蔡和森致力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向警予与周恩来、赵世炎、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
四、1921年,向警予参加法国勤工俭学学生争取“求学权”、“生存权”的请愿斗争,参加进驻里昂大学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
五、1922年,向警予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
六、1924年,向警予直接参加并领导上海闸北丝厂和南洋烟厂的女工运动和罢工斗争,大罢工最终取得胜利。这两次罢工为迎接工人运动新高潮的到来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不久,她发动组建了“妇女解放协会”,培养了大批妇女干部,成为当时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又一生力军。
七、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向警予继续留在武汉湖北省委机关工作,同年10月,向警予担任中共湖北省委党报《大江报》主笔,编辑党刊《长江》,指导武汉地下党的工作和工人运动,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与国民党斗争到底,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