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专业成立于2024年,2025年3月通过省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专业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较强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适应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本专业是学校“数字经济”专硕点建设的支撑专业,也是升学考研、考公的优势专业,是教育部“新文科”项目依托专业、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发展产业支撑专业。致力于培养“经济理论+数字技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一、专业定位
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科教研并举的育人理念,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较强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适应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加强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培养学生理论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全面综合提高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专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社会与毕业生认同度较高的院级品牌专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财经学院金融、国际贸易与财务会计三大优势学科集群,形成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依据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发展理念,坚持市场需求和能力培养相结合。坚持“五育”并举,培养能将经济学理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能在政府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及其他新经济业态从事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应用与管理等相关工作,适应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分学制
需要修满158.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46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基础必修课程14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6.5学分,专业组选课程12学分,专业任选课程12学分,应用创新实践环节38学分。
(二)知识要求
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经济学、大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区块链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与数字经济领域相关的跨学科知识和方法。
(三)素质要求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诚信品质,遵守信用规则;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行为规范良好;具有较强的形势分析和判断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和动态;有能力基于这些理解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四)能力要求
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能够在数字经济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具备辩证思维能力,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具备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能够理解和适应全球化趋势。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基于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具备数字经济专业综合素养。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解决数字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四个方面:
1.学科基础必修课:经济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学科专业必修课:金融学A、数字经济概论、统计学、会计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大数据原理与应用、Python数据分析与处理。
3.专业组选课程:数字金融方向: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学、金融大数据分析、区块链金融应用;数字贸易方向:数字贸易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经济学。
4.专业任选课:数字经济法律与规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库系统概论、Python数据可视化、商业模式创新B、人工智能导论、产业经济学、绿色金融、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管理学F、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运营管理、金融证券实务、数字营销、机器学习、行为经济学、数据采集与挖掘、数字产品设计与实践、创造性与创新思维训练、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字经济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二)应用创新实践环节主要包括:
1.集中实践:军事技能、经济博弈实验、数字经济仿真实验、统计学实验、计量经济学课程实验、大数据分析综合实验。
2.分类实践:
就业能力提升:商务沟通与求职技巧、智能物流实训、数字经济发展专题;
研学能力提升:学科基础综合训练、政治素养提升训练、英语综合训练;
创业能力提升:创业管理、专创融合训练、创业实践。
3.社会实践:数字经济专业社会实践。
4.毕业实践:数字经济专业毕业实习、数字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五、师资队伍
(一)专业带头人
苗金芳,教授,日本国立佐贺大学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检测专家库专家,国家外专局高级访问学者,受国家外专局资助出版外文专著1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数字经济智库咨询相关文章被人民网全文转载。主持各类科、教研项目1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2项。
(二)师资结构
本专业共12名专任教师,副高以上职称2人,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教师1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逐年提高,聘请优秀企业导师,实行多导师全面指导。
六、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出国深造、国内考研考公,也可以在数字经济相关政府各级部门、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保险)、商贸物流及智能制造企业从事数字化治理与应用、数据分析、数字营销、平台运营、智能物流等相关工作。
七、专业特色
(一)数字经济人才需求市场
在《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提出的“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带动作用,加速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号召下,东莞和粤港澳大湾区对数字经济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2024数字人才白皮书》通过对近百位各行业CIO、CTO及相关负责人的深度调研,揭示了数字人才市场的严峻现状:高达74%的企业面临数字人才不足的问题,其中44%的企业认为其数字人才“非常紧缺”,30%的企业认为“略有不足”;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认为自己的数字人才供过于求。
(二)“双师双能+教学名师”师资雄厚
数字经济专业全体教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高。其中国家高职教学成果评审专家1人,教育部研究生学位监测评议专家1人,政府机构数字经济咨询专家1人。数字经济专业核心课程均有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博士授课。教师教学团队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打造“教学名师”,获得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称号、省级优秀课程教学案例一等奖、省级数字化教学案例一等奖等,师资力量雄厚。
(三)“经济理论+数字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
本专业根据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化、智慧化等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形成“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创新”的多学科交叉模块化课程建设体系,着力培养具有扎实数字经济理论基础,且熟练运用数字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
本专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理念,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实训室,包括计量经济分析实验室、经济博弈实验室、数字经济实验室、金融科技实验室等。同时,与东莞证券、深圳前海昆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基地,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协同育人机制的发展。本专业与深圳点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协同育人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也会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全程导师制培育模式
本专业实行“四导师”制,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专门的思政导师、职业导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从学生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建议和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