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唐雨果
“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在疫情期间进行,转眼之间课程的学习也到了尾声,《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在疫情期间学习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为保障非常时期的常规化教学顺利进行,确保教学质量呈现优质效果,采用线上跟踪教学,讲练结合,指导学生在疫情的非监督状态下认真学习,以下将围绕为2017级视觉传达设计6班所授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分享相关的教学成果与体会。
一、线上教学的教学准备
在线上教学的准备过程中:进行教案、计划等电子材料的撰写,通过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方便同学们去到相应的网址进行下载与提前预习。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工具课堂派、钉钉、微信等与学生建立互动与交流。
在课程资源的准备过程中不仅完成常规教学ppt幻灯片放映演示与讲解,更强调使用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如MOOC、学银在线等平台的精品课交叉应用,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在线上授课答疑时的讲授效率。
最后是在教学环节发挥在线平台提供的功能,优质课程链接、图文并茂的讲义及随机抽点问答的教学手法的插入形式与辅助平台的综合使用较好实现了线上课程的开展。同时还应强调并制定在线授课的教学设计原则,回归学习本质是主题,获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是基本导向,这就需要老师要对整体学生进行基本了解与教学经验的渗透。
二、课程的教学设计
该课程是一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不仅需要从书籍设计的发展历程方面中思考书籍设计的装帧形式,还需要系统性理解书籍的内部与外部结构,譬如像书籍的封面设计、封底设计、护封设计等部分是贯穿书籍装帧始终的,其次书籍的环衬页、扉页、标题页等重要部分也是设计实践中的重要部分,旨在强调能够充分发挥设计表现的应用能力,其次从书籍的造型层面对书籍装帧设计进行解读,提出从全局的形式去理解书籍设计,引入概念书设计方法,引导课堂教学实践的多样化设计策略产生。
在学习的构成方面,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课程讲授,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实践的难易程度:
在理论知识部分,能根据书籍设计发展趋势提出现代书籍设计的思考与方向,能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设计鉴赏。
理解古代书籍与现代书籍的装帧方式的联系,如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等装帧形式的应用及其相对应的优势。
掌握书籍的开本设计原理与规律,理解开数对书籍幅面大小限定的作用,理解正度纸与大度纸在进行开本开切的区别。
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方法,强调构成要素的呈现原则与方法。理解书籍内、外部结构设计的特征与要点,思考书籍封面、封底、书脊的关系。能通过正确方法梳理书籍的内部结构,如环衬、扉页、篇章页等等。
能运用版式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书籍内容进行排版与设计,强化设计的整体规范性。
在教学实践方面,注重理实结合,强调运用,鼓励学生结合相关概念书籍设计的工艺、材料的表现予以运用。
三、在线教学环节设计与学生的互动
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为了能实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投入到线上课程中,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所训练项目循序渐进的展开,其中穿插互动提问、讨论、评价自己的作业,讲评每次课堂同学获得的成绩的情况,在《装饰图案设计》课程中,基本围绕以下环节进行设置:1、课前测试并回顾;2、引入提问,采取自愿回答的方式,集思广益、头脑风暴的方式展开教学的互动;3、讨论与分析,思考优秀作品的潜在原因与设计方法;4、课后作业,持续进行巩固练习。 对部分学生线上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要时刻调整,以适当鼓励等方式进行调动学习气氛与兴趣,带动同步学习,也使这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都完成本次课程学习任务。
本课程共4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从整体而言《书籍装帧设计》的课程设计是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讲授主要采取对分课堂、任务驱动、课堂研讨,配合多平台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主要结合课程内容侧重两个方面的训练:
1.书籍设计视觉设计能力 (图形、插画、版式、字体等设计的综合运用)
2.书籍设计的拓展表现能力(工艺、造型、结构、材料等的延伸)
以下为部分优秀学生作业:(林家嘉、刘浩然、陈思然、周紫珊、古思凯、梁伟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