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通过腾讯会议隆重召开“新文科背景下的日语专业建设”主题研讨会。出席专家有中山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主任佟君教授,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王宝锋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语系主任李雁南教授,和风教育集团运营总裁张弘先生,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翻译科耿彦峰总监,日本奥泰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制造本部蓝伟智部长。广东科技学院副校长李才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严春,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负责人、教研室主任及骨干教师等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外国语学院教学副院长徐坤主持。
研讨会主要围绕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应用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与日本大学校际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及日本社会文化研究所发展规划的议题进行讨论。
会上,李才副校长首先对参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简述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与未来规划,指出学校办学实力稳步增强,步入提升质量的关键期,将进一步重视人才高质量培养,关注学生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外国语学院陈严春副院长介绍了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发展现状、专业建设情况、师生体量情况等,详细阐述了日语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章程,欢迎各位专家从新文科背景下日语专业建设的角度,为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建设和未来外语类专业新专业申报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类专业建设”主题研讨会
佟君教授首先肯定了外国语学院的各项工作,并从日语专业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学生发展、国际交流、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日语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佟君教授强调在日语专业教学中,也应力推成果奖,鼓励师生多参加比赛;建议营造学习日语的氛围,开展“日语角”;并指出可以实行日语+商务+技能的教学模式;并可根据学校情况自己出版教材等。
王宝锋教授指明专日语专业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教师进修,并加强和其他学校之间的交流,做到外引内培。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指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提倡思政,并鼓励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此外,王教授强调了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养方案要突出特色、专业建设契合企业需求、开展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学校的资源建设、境外合作办学等相关意见。
李雁南教授主要指出了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优势,积极发展。并强调了调整人员构成的合理性,建设能够多元化、立体的支持日语专业队伍的重要性。其中,李教授分析了对日语专业发展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指出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教授返聘和缺乏副高职称等;外部环境主要包括高考日语、跨境电商、赴日就职等方面。并针对内外部环境的情况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升学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东风日产耿彦峰总监从自身翻译的经历出发,提出了许多极具参考意义的建议。主要分享了一些管理翻译的痛点,比如:学生在笔译口译的能力方面,综合能力不突出;不注重日语的商务礼仪、着装太随意;日语专业学生缺乏对中日文化的了解,翻译时不恰当;为本校培养日语专业学生提供了借鉴。在课程设置方面,耿总提出了将商务日语加入课程中、在教学中注重多场景教学、加强学生对职场工具的应用、加强日本文化学习、设立兴趣班等宝贵意见。
蓝伟智部长指出需要充分发挥日语作为工具的作用,对于课堂设置方面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意见:加强对学生日本文化的培养,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中小企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需要实施“日语+”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展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提升学生的技能。
张总在中日交流方面经验丰富,强调了实行“日语+”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性,扩大日语发展外延,在理工科上设置比较强的专业,并加强与日本大学的合作。对于师资建设,张总指出可以从加强专业交流、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增加外教比例等方面着手。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主要可以从升学和就业入手。
日语专业建设专家对我院目前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此次研讨会,不仅明确了日语专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方向,还推动了校企双方在横向课题申报、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推动资源优势互补,开展各项合作,更加坚定了日语专业建设信心,为我院日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路径,助推日语专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