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下午,部分通识课程开课工作交流会在松山湖校区5-305会议室召开。副校长吴立平,通识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及相关工作负责人,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李炳主持。
会上,李炳处长首先带领大家学习讨论教育部办公厅2022年印发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文件中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设置、学分管理、条件保障等各方面提出新要求,为大家指明了公共艺术课程设置的目标及方向——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高等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新局面。
《公共艺术鉴赏》课程负责人赵莎莎主任向大家分享了学校近年来《公共艺术鉴赏》课程的发展方向,从“走向课堂”到“走向实践”,从“教学内容改革”到“教材重编”。建议该课程性质依旧为限选课程,同时建议增加其他艺术门类的选修课,开设艺术实践周,新增艺术实践类课程等。对此,吴校强调课程设置须贯彻落实《纲要》要求,体现完整性、连贯性、系统性,符合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
随后,方晨主任、陈阳及马文江老师提出地方与高校共建共享资源,将校外培训比赛“引进来”、带领我校学生“走出去”的新想法,得到吴校充分肯定。
吴校建议与会教师积极依托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开展相关建设,突出社会性和公益性。同时,提出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发展,让每个进广科的学生有成长。并对构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要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公共艺术鉴赏开课的必要性;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课程开课的有效性;三要注重协同,加强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会议第二阶段,与会领导、教师就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外国语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邬帅从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授课时间及动态化分级管理三方面分享了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提出优化大学英语分级模式的具体路径,即坚持“两校区三类两级”的模式,在坚持以学为中心的基础上,面向松山湖、南城两个校区的经管、理工和艺术三大类专业开展A、B两级大学英语教学。
本次会议深入交流了部分通识课程开设路径及原则,为我校通识课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开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