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代码 |
080710T |
学科门类 |
工学 |
授予学位 |
工学学士 |
标准学制 |
4年 |
本专业立足东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通识能力(学习力、思考力、表达力、行动力、意志力)、扎实的集成电路领域专业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一定的应用创新能力和跨文化能力,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从事集成电路及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领域的项目开发和实施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培养目标2:具备专业技术技能,能够综合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专业知识,解决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的工程实践问题;
培养目标3:能够跟踪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运用科学原理和现代工具研究产品开发过程出现的工程实践问题,并根据市场的需求设计或改进产品;
培养目标4:具有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能够组织、管理和实施集成电路工程相关项目并且能够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成为工程师、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人员;
培养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沟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学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备较好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领域中的工程实践问题。
1.1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知识,表述集成电路系统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1.2能够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抽象,并进行数学、电路等模型并求解;
1.3能够运用数学模型和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对一般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模型进行推理和分析;
1.4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复杂集成电路系统工程问题进行方案设计,并对方案进行改进优化。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物理、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和判断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程实践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基于集成电路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有效分解和正确表达;
2.3具备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领域工程实践问题多种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和评价能力;
2.4能运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领域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比较、评价和验证,获得有效结论,并形成分析报告。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领域工程实践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设计相关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并形成分析文档;
3.2能够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方案设计,并形成设计文档;
3.3能够以设计文档为基础,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成系统设计,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运用测试工具对实现的系统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功能、性能、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形成测试报告,并根据测试结果优化系统。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集成电路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调研和分析集成电路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集成电路系统关键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相关实验,科学有效收集实验数据;
4.4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工程实践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实践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掌握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主要资料来源及获取方法,能够利用用网络查询、检索本专业文献、资料及相关软件工具;熟练运用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等;
5.2能够熟练利用数字化资源、大数据工具和泛在数字化平台,开拓探索和创新,解决集成电路系统设计领域工程实践问题;
5.3能够针对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问题,选择并使用恰当的工具,进行计算、分析、评价与设计。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能够正确认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熟悉与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
6.2能够识别和分析集成电路设计相关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并承担相应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晓国家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理解和评价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领域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人类社会可持续,了解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相关的工程实践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本专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正确的评价;
7.2了解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技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节能环保意识。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了解中国国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个人在历史、社会及自然环境中的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8.2理解集成电路领域技术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具备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8.3理解集成电路领域工程师的责任,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在工程实践中能够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理解团队及团队中各成员角色的定位与职责,能胜任团队中的个人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能在团队中独立开展个人工作;
9.2了解集成电路学科特点、优势与局限,能够在多学科背景团队中发挥个人作用,能够与团队成员、其他学科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并能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领域工程实践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备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用中文和外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能够就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与结果,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通过书面报告、设计文档和口头陈述清晰地表达团队或个人观点与设计理念、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3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有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并具有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应用的能力。
11.1理解并掌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的整体框架,掌握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理解工程项目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及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
11.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工程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方法。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理解技术进步和技术环境多样化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能够认识到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以及相近学科领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概括重述能力以及凝练问题能力,适应社会发展。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对应关系
关联性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
|
毕业要求12 |
|
|
|
|
√ |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四、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A、数字电子技术B、信号与系统、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原理与应用A、数字后端设计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工程训练A、电工电子基础实训、电子工艺实习、集成电路认知实习、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A、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B、模拟集成电路课程设计、数字集成电路课程设计、IC模拟版图设计课程设计/集成电路可靠性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A、职业资格考证、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毕业实习、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分要求
需要修满164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68.5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基础必修课程10学分,专业必修课程14学分,专业组选课程8.5学分,专业任选课程12学分,应用创新实践环节41学分。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
(一)毕业标准
1.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2.取得“五育实践育人清单”学分。
(二)学位授予标准
符合广东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八、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1】
九、计划总周数分配表【附表2】
十、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构成表【附表3】
十一、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支撑关系矩阵【附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