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柏忠,2022级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曾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EI论文1篇,2023年大创国家级项目负责人,教学相长团队项目化成员。他曾荣获2023人民中国杯日语翻译大赛国家级优秀奖,2023大学生数学建模国赛省级三等奖,2023大学生数学建模大湾区金融杯优胜奖等。
始于兴趣 在科研中坚守初心
曹柏忠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爱看《三体》等科幻类著作,这些书籍不仅照亮他的梦想道路,也是他科研方面的启蒙老师。爱为学问之始,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柏忠从进入大学之初便沉醉于专业知识学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张彤老师的电池实验室正在“招兵买马”,出于对新能源电池研究的兴趣和多学新知识的心态便自告奋勇地报名参加。
秉持科研初心,不断自我突破。“我怀着对科研的热情与憧憬来到实验室,每次小突破都让我欣喜万分,这种新鲜感和成就感会一直激励着我勇往直前”。谈及曹柏忠最难忘的事时,他眼中闪烁着光芒,回忆起曾经没日没夜研究完成的样品,在送检时他首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看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内心的激动和雀跃溢于言表。那一刻的画面不仅在他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更是日后遇到棘手难题时支持他攻坚克难的“特效药”。
心无旁骛 在攻坚克难中成长
在科研的路上难免会遇到难题,不断地试错和坚持,也在无形中提高曹柏忠的心理韧性和创造力。据他介绍,在电化学测试里有一个CA测试,他和团队成员尝试了很久并换了多次参数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继续和团队成员研究、讨论和测试才发现问题的关键,完善测试参数和方法,也进一步熟悉了电化学工作站的测试原理。类似这样的实验和挑战还有很多,曹柏忠总是乐观面对、迎难而上,也在这些过程积累中夯实专业知识。
过程很辛苦,结果却很甜。对于曹柏忠而言,发表论文并非易事,起初对论文写作也知之甚少,幸亏有团队老师的悉心指导,他才一步一步地攻克难关,不仅要完成实验、理解各项数据,还得据此绘制图表、思考论文,甚至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还需再做一些实验补充,从最开始中文版初稿到最后的英文版的发表经历了几十次研讨和修改,历时半年多。曹柏忠坦言道,十分感谢学校给予他们团队的大力支持,也感激老师的栽培和团队的坚持和努力。
功不唐捐 努力终会开花结果
曹柏忠从去年三月份进入实验室以来,平均每周约50小时在实验室学习研究,连放假都很少回家,但他对这些简单充实的日子乐此不疲。在曹柏忠看来,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学习科研,白天和团队师生在实验室讨论研究,晚上独自在宿舍挑灯夜战论文,不仅打牢专业知识根基,还收获SCI论文发表、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等成果。他自我打趣道:“实验室好像自己的另一个家,看到这些成果和自身的成长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做,遇到困难的时候努力钻研,我认为做任何事情,花费越多的努力回报就会越大”。曹柏忠醉心科研之外也不忘坚持打羽毛球、参加志愿活动等爱好,适度的放松锻炼是为了更好地迎接科研路上的挑战。今后,他会再接再厉、勇往直前,也希望实验团队能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争取拿下更好的科研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