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处)聚焦学生工作质量提升,提升辅导员职业化水平。2月8日晚,由学校学生处主办,教师发展中心、团委以及各二级学院共同协办的广东科技学院辅导员“精艺学堂”(第二期)第四讲在云端继续精彩呈现。本次讲座主题为《浅谈如何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主讲教师为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陈星星,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学工助理陈帅男主持,保卫处宿管科科长林清媚、校团委副书记陆毅和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李贺担任观察员,各二级学院、学生处、团委和保卫处等相关职能科室的全体学工人员参与学习。
陈星星老师通过分析我国当今教育行业大数据的方式展开本次讲座,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相关政策,从班级日常管理的概述、学情分析、如何做好班级日常管理和未来努力方向四个方面剖析了作为辅导员该如何为更好地去管理学生,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讲述如何成为一名有温度、有情怀的辅导员。
讲座伊始,陈星星老师通过分析我国当今高校学生入学率的快速增长引发参训人员思考和讨论,突出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清晰阐述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她明确表示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是辅导员的核心工作职责,该项工作质量好坏是衡量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的核心关键指标。
随后,陈星星老师根据普高生、专升本、插班生三大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年级、年代、性别比例、学科性质、地域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呼吁辅导员老师要据此开展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她高度概括总结了近6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提炼出行之有效的班级日常管理方法:一是从学生入学就要全面了解学生,通过建档为学生群画像,通过新媒体社群、宿舍走访、谈心谈话等方法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二是要让学生明确熟悉专业和学分设置,利用多种途径向学生讲解专业课和公选课的区别以及转专业等问题,其中针对特殊类学生比如留级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等等该如何更好地管理。三是要对学生宽严相济,辅导员老师在宽容与严格上都要有个度,要奖惩分明、有理有据地去教育学生,这样才可以获得学生的信任。四是在日常管理中要有工作前置性,要及时做到对学校或者学院所下发的各项文件进行文件解读,这样接下来的工作才会更加顺畅。
最后她讲到要经常反思个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正如她总结所言,“一个人负重难行,一群人走得更远”,与同事之间和学生之间都要“打成一片”,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
观察员保卫处宿管科科长林清媚老师表示陈老师的整场讲座很切合实际,尤其是很细心地区分了普高生、专升本学生、插班生的日常管理,使工作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非常琐碎、细致,而且极其重要的工作,涉及到多项的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内容,处理得当会事半功倍,处理不好则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她结合此前的工作经验,浅谈自己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几点看法:一是要树立强烈的“三心”意识:“爱心”、“耐心”、“细心”;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班级。三是要关注学生,信任管理学生,不区别对待。四是做好日常管理,加强师生沟通。
观察员校团委副书记陆毅老师表示今晚讲座为各位参训老师解读了如何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班级是学生工作组织管理的一个基本单元,我们开展的所有工作最终都要通过班级再落实到每一名同学,实际工作中每位辅导员带班的人数比较多,难以兼顾太多的学生,因此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围绕工作实际,分享了班级日常管理工作该如何去做:一是要加强对学生关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二是要健全制度,形成班级管理规范。三是要精心培养,组建班级管理骨干。
观察员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李贺老师表示辅导员工作要在日常管理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配合学生处和教务处完成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五育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她认为作为一线辅导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以身示范,树立个人威信;二是要培养优秀班干部队伍;三是要创设集体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四是要细化管理,常抓不懈;五是要努力成为学生的“心灵支持者”。
讲座最后的答疑解惑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陈星星老师分别就“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活跃的氛围?”、“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课堂积极回答问题和提问的好习惯?”、“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转变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学生保姆”的角色?”和“对于班级中的小团体,应如何正确处理?”四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全体学工人员受到良好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