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党委办公室)2022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线,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双融双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制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宣讲活动方案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工作实施方案,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的各项工作。全校53个基层党支部全覆盖扎实开展一次原文学习、一次主题活动、一次专题研讨、一次专题宣讲、一次评选比赛等“五个一”学习活动,并以1名党员带动5名入党积极分子带动N名团员群众(“1+5+N”模式)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学习竞赛。针对党员干部师生等不同群体,分众化、对象化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78场,听讲人数1.5万余人,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党建引领中心工作有新成效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推动各项中心工作落实落地见成效。持续推进硕士点建设,与广东财经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在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硕士生导师队伍培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制定出台《教师教学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并完善教学科研奖励制度。持续优化学科建设,新增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零的突破;5个专业顺利完成IEET认证周期性审查,15个专业开展ACBSP国际商科认证;7门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当选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学会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新一届理事长单位。持续强化科研教研建设,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8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8项),其中教育部课题2项,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94篇。持续高标准推进学生工作,深入推动“五育并举”广科育人模式,学校当选为“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者联席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持续推进校园安全工作,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持续强化网络宣传阵地管理,建立舆情监控与处置机制,整合优化各类宣传平台,学校官微影响力年度排名位列全国百强,广东前十。
三、党建品牌建设有新成果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组织师生参加中科杯“喜迎二十大·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党史知识竞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3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深耕红色文化节品牌,扎实开展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四届红色文化节系列活动近20项,总参与人数一万余人,引导师生增强对红色文化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扎实推进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党建“双创”工作),外国语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顺利通过省级第二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评估,财经学院党委通过省级第三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中期检查评估并提交期满验收工作申请;推荐5个党组织申报省级第四批党建“双创”项目;顺利完成校级9个“双创”项目中期检查。
四、基层组织建设有新格局
探索搭建基层组织建设新格局,积极开展“支部建在专业上”基层党支部建设,促进党建工作下沉到专业,与专业教学科研、学生工作深度融合。6月29日,举行2022年“七一”表彰大会暨首批专业教师党支部揭牌仪式,表彰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9名优秀党组织书记、8名优秀党务工作者、30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工)、66名优秀学生党员,为2个省级“双创”工作建设单位颁发牌匾并给予建设经费资助,为新成立财务管理等6个专业教师党支部揭牌。
五、党建组团帮扶有新举措
6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党建“组团式”帮扶广东科技学院签约仪式在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举行。学校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制定党建“组团式”帮扶工作方案,明确帮扶三年工作总体规划和年度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对接机制。签约以来,双方合力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指导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学科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推动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建设及该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为学校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六、党建思政研究有新进步
学校1项课题获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1项课题获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立项,2项课题获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党建研究专项)立项,1项课题获广东省党建研究会2022年度自选课题立项;荣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民办院校分会年会论文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通识教育学院教工党员李佳颖荣获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会民办院校分会第七届“微党课”比赛二等奖。制定“德育铸魂、智育固本、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劳育淬炼”等五个工作实施方案,持续推动“五育并举”广科育人模式实施,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开展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课程思政示范学院、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堂6个项目立项研究,不断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
七、队伍建设工作有新体现
结合“支部建在专业上”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95.2%。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坚持政治标准发展党员,全面实施“三投票五公示一答辩”制度,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员2716名,举办2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培训学员420名,全年新发展党员420名,100%完成全年指标任务。
八、先锋组织培育有新突破
全面统筹疫情防控与学校发展工作。学校组建2批共73名教职工的核酸采样志愿服务队,完成核酸采样7万余人次。先锋学习会全体成员自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深入师生开展“妙手展‘锋’彩,‘疫’线显‘锋’情”雷锋月主题活动等10余项。坚持拓宽思想引领渠道,成立大学生“先锋”理论宣讲团,面向全校开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专题宣讲共6场次,总参与人次1000余人。组织宣讲团加入华南地区高校青年宣讲联盟,宣讲团高思媛同学荣获“这十年·青年讲”全国高校宣讲联赛华南赛区复赛三等奖。
九、基层党建工作有新亮点
基层党建活动形式多元,计算机学院党委“阳光帮扶与成长-党群先锋联系宿舍服务”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部“在‘马’言‘马’、学‘习’践‘习’、永当先锋”品牌党建活动,外国语学院党委“博外之声”党建宣传品牌。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手段多维,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党建+志愿服务”等方式拓展“党建+”五位一体实践育人路径,财经学院党委打造“4*4融党建”工作模式和“1+2+N”党建育人模式,艺术设计学院党委“艺启缝”“艺启绘”“艺启剪”志愿活动,开创“艺启”+N实践模式。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方法多样,管理学院党委以“五抓五强”为工作着力点,推动党建与学院各项工作高度融合;通识教育学院党总支部以党建引领体育强身、美育浸润工作,推动“五育并举”广科育人模式落地见效;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部通过榜样引领和警示教育,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学生军训教导大队党支部推进大学生征兵、新生军训、校园疫情防控等工作,为严守校园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十、统战群团工作有新进展
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开展18场活动参与人数800余人,发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宣传信息7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导完成学校第二届团委、第六次学代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建30支分队共500余人,分赴广东、贵州等地开展主题调研,5人参与“西部计划”,学校获评广东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东莞市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等;应征入伍85人,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学校荣获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学校党委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思政工作为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把学校打造成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东莞“双万”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广科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