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团委)为进一步提高“挑战杯”竞赛的组织成效,提升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创新氛围,12月15日,我校召开2023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推进会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研讨会。学校副校长吴立平,校党委副书记毕会东出席会议,学生处、校团委、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科研和产教融合副院长和分管学生工作副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学生处处长王宏武主持。
校团委书记张丹对2023年“挑战杯”竞赛筹备工作情况和学生学术科技创作进行了汇报。她介绍了我校“挑战杯”和攀登计划开展的基本情况,从近年来的获奖情况、存在问题和今后开展“挑战杯”工作的改进措施三方面作了汇报,并总结了“挑战杯”和攀登计划等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组织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她提出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融合、联动、合力的工作思路,增强连接性,将社会实践调研和科技创新活动联接起来,形成联动效应,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形成引领效应;在项目培育中提升持续性、形成优化效应,加强经费投入针对性、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前端培育+中端实践+后端孵化+跟踪研究”全链条式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成长体系。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武传宝对互联网+、“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赛事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我校创新创业类赛事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项目质量不高等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抢占先机,提早布局,加强学习;组建队伍对接资源、深挖项目的工作,不断提升我校创新创业竞赛的水平。
教务处处长李炳提出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类活动中,需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宣传和动员。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按程序经费报销工作,包括项目经费的备案、立项、借款等步骤,做到票据合理,按流程做好后续的账目报销工作。
各学院副院长分别从师生团队组建、经费使用和管理、作品完善提升、配套激励机制、校内宣传发动、赛事周期设置、挑战杯和其他学科竞赛融合、依托平台和项目进行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提出了学校加大对学生参赛的支持力度、组建高水平学生创新团队、广泛宣传提升学生学术创新类竞赛在师生中的影响力、提升校内“挑战杯”选拔赛指导力度等方面的建议。
毕会东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内部融合不够畅通,学生科技项目质量不高。他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查找差距,扎实推进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二是以“挑战杯”赛事突破为目标,加强融合联动,建团队,抓实效,形成合力;三是加大校级培育力度,搭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和经费支持,营造浓厚的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氛围,重点打造和扶持有竞争力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四是建立健全激励奖励政策,建立配套办法,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吴立平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学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是学校高质量的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我校“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需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校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优势和差距,坚定信心,迎头赶上,加强联动融合;三是要研究探索提升学生科技创新的路径,明确牵头部门和依托主体,利用好学校政策文件和备案制度,利用他山之石,加强学习交流借鉴。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
接下来,学校将扎实推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织工作,进一步完善竞赛组织运行体系、培育孵化体系、奖助激励体系,不断强化学术科研竞赛的育人功能,凝聚起推进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强大能量,让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成为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书写广科学子挑战青春的新篇章,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