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艺术与科技专业主要研究艺术学、设计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艺术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进行设计和技术研发等,贯彻执行广东科技学院“学生中心、人才为本、应用为要、和合创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面向东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力、思考力、表达力、行动力和意志力等关键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专业能力,能在数字会展公司、商业策划公司、游戏公司、互联网公司、数字文创公司等企业,从事会展策划师、展陈设计师、游戏美工、文创产品设计师等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目标1:具备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知识,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提升自己在艺术与科技领域方面的专业技能。
目标2:掌握并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以推动艺术创作和数字展示设计的创新。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等相关领域积累丰富的行业经验。
目标3: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熟悉所从事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有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品质。
目标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专业实践和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快速适应岗位要求,能够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目标5: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渠道更新知识,跟踪新兴技术的发展,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与环境。
二、毕业要求
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掌艺术与科技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科学与艺术交叉领域开展创新性的工作;具备符合行业对从业人员所需求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具有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良好的表达、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终身学习能力。
毕业要求1:人文社科素养和职业规范。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能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拥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良好的个人内在素养(美学素养、科学素养和文化涵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理想信念,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国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学会自尊自爱、合作共赢、责任感恩,培养理性平和的心态和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
1.2: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了解艺术学、设计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1.3: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履行公民义务与责任;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相关职业道德和规范,自觉遵守本专业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毕业要求2:专业知识。需要具备艺术与科技领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包括艺术史、科技发展趋势、设计理论等。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确保学生具备该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同时掌握必要的研究方法,并能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2.1:具备全面的艺术与科技知识,能够在交叉领域中灵活运用科技手段进行原型设计。
2.2: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化工具、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创作和设计。
2.3:拥有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知识,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具备求实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毕业要求3: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备在发现、辨析、质疑、评价艺术与科技领域现象和问题的能力,能够表达个人见解,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在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的创新实践。
3.1: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多角度思考,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据支撑,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个人见解,客观评价设计项目实施过程。
3.2:能够独立思考,考虑社会、健康、安全、环境、文化等因素在本专业课程学习及毕业设计乃至该专业领域上能够体现创新意识;勇于挑战权威观点,并清晰表达有力的个人见解,并能够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3.3: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基础技能。
毕业要求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艺术与科技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拓展解决问题的视野。
4.1:能够基于艺术与科技专业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地理解和把握本专业领域复杂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其问题进行调研和全面分析。
4.2:通过绘制表达、软件技术等工具,综合解决创作设计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以获得有效解决方案。
4.3:能够对该领域相关问题进行专业视角的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提出切实可行、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给出建设性的对策,并对其进行有效实施和成效评估。
毕业要求5: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如数字设计软件、虚拟现实技术等,解决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实际问题,提高创作效率。
5.1:能够合理选择互联网工具和常见办公软件针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需求进行处理;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创意灵感进行识别、表达、分析及展示。
5.2:能够针对数字空间展示及数字文创领域中的岗位能力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专业软件对艺术与科技专业领域所面临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设计与推演,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3: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熟练利用数字化资源、大数据工具和泛数字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质量,开拓探索和创新,解决数字空间和数字文创领域的复杂问题。
毕业要求6: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想法和观点,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促进作品的传播和理解。
6.1: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清晰表达个人观点和研究成果,能用中文和外语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6.2:能够就艺术与科技专业领域相关的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与结果,通过书面报告、设计文档和口头陈述等,清晰地表达团队或个人观点与设计理念,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交流。
6.3: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了解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毕业要求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艺术与科技项目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需具备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7.1: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相关社会活动中适应角色转换,理解团队及团队中各成员角色的定位与职责,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有效合作,能胜任团队中的个人角色并认真履行职责,能在团队中独立开展个人工作。
7.2: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专长,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与团队成员、其他学科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并具有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力,推进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计划实施,解决矛盾冲突,合作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8: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重大问题,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拓展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8.1: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较宽阔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辨析中外文化差异,有效消除跨文化沟通障碍,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成为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得体、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8.2:具备交叉融合的多学科知识,能够就数字空间展示领域和数字文创设计领域与国际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
8.3:擅长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国际动态,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国际现状有基本的了解,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较好的专业素养。
毕业要求9:终身学习。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持续提升个人能力和素质。
9.1:理解技术进步和技术环境多样化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检索和处理网上信息资源,跟踪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技术发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常工作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认识到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9.2:能够不断获取更新艺术与科技专业前沿知识和技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和突破创新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对应关系
关联性 |
培养目标1 |
培养目标2 |
培养目标3 |
培养目标4 |
培养目标5 |
毕业要求1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
三、主干学科
设计学
四、核心课程
信息可视化设计、设计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B、三维空间设计、UI界面设计、导视设计、互动媒体设计、数字模型制作、虚拟与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会展策划与设计、数字空间设计。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考察实践、展示与陈设实践/品牌调研实践、三维空间设计课程实践、会展策划与设计实践/潮玩产业考察与实践、专项考察实践、艺术与科技专业毕业实习、艺术与科技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六、学分要求
需要修满162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46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10学分,基础必修课程11.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2.5学分,专业组选课程12学分,专业任选课程12学分,应用创新实践环节38学分。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
(一)毕业标准
1.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实践环节,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2.取得“五育实践育人清单”学分。
(二)学位授予标准
符合广东科技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