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胡慧敏)11月8日下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胡慧敏老师的公开课在松山湖校区6-507正式开讲,本次授课专题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课堂上,胡老师以提问方式导入粮食安全的内涵,提出本专题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作为主要授课方向。
胡慧敏老师通过问题引导、理论讲解等环节,从实践出发、落脚于现实生活,力求课堂接地气、讲课务实际。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避免“填鸭式”教育,建立互动式、沟通型课堂,并使用思维导图对第一章节进行小结。
第二章节,胡老师播放视频并适时提问,以学生的回答导入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性、长期性、艰巨性,通过一系列生活实例佐证课程知识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受国家政策的实施成效,建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局观。
授课结束后,王晓慧老师在6-506教室主持召开此次公开课听评课会议,部分教师代表发表了对胡慧敏老师的听课建议,提出授课优点和不足,对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附:部分教师的听评课反馈
周教授:胡老师的教学准备十分充分;从粮食安全的来作为课前引导,开了一个好头;以生动、贴近实际的例子带动学生。建议:加强对观点的梳理和解释,以及斟酌学习目标是否设定合理。
田教授:胡老师下了很大的功夫,条理清晰,目标明确,教态自然,语言顺畅,在大班能够调动学生思考以及参与互动,课堂组织管理很到位。建议: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内涵上挖掘得不够,建议更详细地回顾我国在粮食问题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讲清楚形势,才能搞懂政策,以此来引导出政策的有效性;用数据说话,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粮食状况,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姚凯老师:胡老师条理非常清晰,讲历史,讲现状,讲问题。建议:讲历史不够充分,可以侧重新中国成立前后纵向对比,以及当下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
王滨老师:胡老师的逻辑很清楚,两个视频跟教学内容很贴合,并且及时做小结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点;与学生互动很积极。建议:课堂节奏的把握有待加强。
孙钦浩老师:胡老师对课件进行了大量修改,并且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建议:内容讲授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