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田春燕)10月30日下午,由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与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联袂打造的原理虚拟教研室启动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由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任立华副教授主持。
莅临本次会议的嘉宾有: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刘铁忠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教授、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春林教授,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艳教授,湘潭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国华教授。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建设负责人关胜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训练中心主任江深老师、管理学院教学科研助理柳燕燕老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会议。广东科技学院及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原理课教师共同参会。会议还吸引了部分校内外教师参会。
启动会议上,林艳院长及王春林院长首先简要介绍两校的虚拟教研室建设情况,希望建设能够打破地域限制、打破学校壁垒的两地两校四个学院的虚拟教研室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随后任立华副教授介绍虚拟教研室建设情况,宣布两校虚拟教研室共建仪式启动。
工作会议主要包括学术交流、文化传递、课程改革和会议讨论四个环节。
学术交流环节,交流主题是“科技异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刘铁忠教授就“国家安全与课程思政”问题进行讲解,他指出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概念要正确、核心观点要准确、争议观点要回避,把课程变成研究项目等内容,从国家整体安全观角度给了我们看待课程思政的高度和开展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王春林教授就“科技异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责任”问题进行交流,指出新技术扩散给学生和教师双方面带来异化,克服科技异化影响就要回归现实,教师要扎根理论,多读原著提升理论素养,学生要回归生活和实践,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李国华教授就“科技异化与道德回归”问题进行交流,分析了科技异化的含义、表现和基本特征,科技异化的本质与根源以及道德回归何以可能等三个问题,思考现代科技的异化难题。
文化传递环节,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孙建伟副教授对黑龙江红色文化的内涵、表现以及开发和利用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广东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教研室赵芳誉老师运用生动的历史故事介绍了广东东莞东江纵队红色文化。文化传递环节让我们认识到了黑龙江及东莞南北两地红色文化的魅力。
课程改革环节,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塔兴春老师以及广东科技学院原理教研室主任任立华副教授分别介绍两校目前原理课课程建设情况及课程特色。
会议讨论环节,两校教研室代表共同制定了虚拟教研室合作协议和发展计划,并对两校两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室合作协议的签订做了安排。
最后,任立华副教授做总结发言,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虚拟教研室建设发展路径进行规划。任教授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虚拟教研室平台,进行文化交流,教学改革分享、资源共建,建设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教研共同体,回归教育本位,也希望借此平台多出研究成果。相信通过两校的深度交流、通力合作,能够让原理虚拟教研室真正“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