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求职旺季“金三银四”,
求职者在投简历寻找机会之时,
一定要擦亮双眼!
因为诈骗分子也正蠢蠢欲动,
“付费入职”就是其中一“坑”。
一开始,招工方在聊天群里发出的招聘信息中,明明写着有底薪、有提成。可面试时,求职者却意外得知:
“这边给我们面试的人说没底薪,也不包住……这个当时说的完全不一样啊……”此时求职者如何追问,得到的只是敷衍塞责的说辞。
招工方利用求职者急于寻找工作的心理,虚构了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符的招聘信息,诱使求职者签署用工协议;并要求职者先支付服装费等,提前定制工作装。
签署的用工协议中另含补充条款,写着“服装费公司报销”,可实际等求职者按约定索要时招工方并不会报销,或根据求职者的“反应程度”退部分费用。
而后,招工方通过将求职者安排至与承诺岗位不符且环境恶劣的办公场所等方式,迫使求职者自动离职。
而先前求职者早已缴纳的服装费等也会被招工方以各种理由推诿,即使退还也并非全部退还。招工方以“已支付”费用和“退款”中间的差价来牟利。
这就是“招工诈骗”典型骗术“付费入职”。招工方正是猜准了求职者一般不会因为折损的几百元服装费而报案的心理,认为最多退还几百元费用即可“事了”。
也正因抱有这种侥幸心理,招工方认为可在“稳赚”的基础上做大做广、实现“细水长流”。殊不知早已触犯法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