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品牌中心)为进一步提升师生应急救护意识与实操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11月5日下午,广东科技学院联合东莞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在南城校区开展“应急救护进校园,守护生命保安全”主题培训与实战演练活动,校长助理、学生处处长高润泽,相关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出席活动,近300名师生共同参与,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演练中掌握守护生命的“硬核技能”。
培训环节率先在图书馆七楼报告厅拉开帷幕。东莞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培训专家以专业视角,围绕“气道异物梗阻现场处理”“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三大核心内容,以“理论讲解+即时实操”的模式,让师生边学边练、深化理解。
专家结合校园场景高频风险,先通过典型案例引入气道异物梗阻、心搏骤停等急救场景,讲解基础原理与处置逻辑——如气道异物梗阻的“V”形手势识别、心搏骤停“黄金4-6分钟”的重要性,以及AED对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救治作用。
针对成人自救实用技能,专家详细演示“腹部冲击自救法”。专家一手握拳抵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紧握拳头快速向内向上冲击,并号召全体参训师生同步起身模拟练习。东莞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则分散在报告厅各处,提供“一对一”贴身指导。工作人员发现有师生握拳位置偏差,立即上前调整手部姿势,同时针对发力方向不当的问题,手把手示范如何借助身体力量完成有效冲击,确保每位师生都能掌握规范动作。
对于心肺复苏胸外按压、AED电极片粘贴等操作,专家邀请蓝天救援队队员作为示范骨干上台演练,边操作边讲解“按压深度5-6厘米”“电极片避开金属物”等关键要点。台下师生通过观摩和学习,进一步了解操作规范,为后续集中实操奠定扎实基础。
理论培训结束后,师生们有序转移至图书馆门前广场,开启“沉浸式”实操训练。本次实操训练共分为15组、三个场次,确保每位参训师生都能获得亲身实操的机会。在东莞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专家的分组精准指导下,大家围绕心肺复苏(CPR)展开集中练习,逐一把理论所学的流程要求转化为规范熟练的实操动作。
练习心肺复苏时,师生们在模拟人上反复实操“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流程,专家紧盯动作规范,纠正“按压位置偏移、深度不足、频率过快”等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达到“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的标准。
整场实操环节,师生们主动提问、反复练习,在专家的细致指导下,逐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规范的实战技能,为应对校园突发状况筑牢能力基础。
实操环节结束后,一场贴近校园日常场景的应急救护模拟演练“情景剧”精彩上演。全体人员于演练场地旁观摩学习,直观感受突发状况下的规范处置流程,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护认知。
演练模拟图书馆前,一名“学生”突然晕倒并失去意识与呼吸。现场工作人员模拟目击者迅速响应:第一时间评估环境安全,通过轻拍双肩、呼喊判断“患者”意识,确认无意识无呼吸后,立即指定专人拨打校医室与120电话,清晰说明事发地点与险情;同时快速调整“患者”为仰卧位,规范开展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随后,校医携带AED设备赶到,迅速安装电极片、按设备提示分析心律,接手持续施救,直至模拟120医护人员到场,完整呈现心搏骤停场景下的“初步处置—专业介入—协同配合”流程。
据悉,经培训考核合格,共有35名师生获得CPR+AED心脏复苏培训证书,成为校园应急救护队伍的骨干力量。此次“应急救护进校园”活动,既是广东科技学院深化校园安全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师生生命安全保障能力的生动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实操+演练”的三维培训模式,让广大师生系统掌握了实用应急救护技能,为构建平安校园、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增添了坚实屏障。未来,学校将持续常态化开展此类安全教育活动,推动应急救护知识深入人心,让“救在身边”成为校园新风尚。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