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产教融合联盟、党委办公室)7月18日,澳大利亚顶尖研究型大学—乐卓博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副校长Amalia Di Iorio教授、大中华区域总监许邦琼(Ivy Xu)一行到访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校区,与南博集团及广东科技学院代表举行合作交流会。此次访问活动包含深度校园考察、战略合作交流会及项目合作探讨三个重要环节。双方围绕人工智能、健康科学、师生交流等领域的合作展开深入探讨,并达成多项共识,标志着两校在教育国际化、产学研融合等领域的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深度校园考察:见证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上午9时,乐卓博大学代表团在南博集团驻港总代表、大湾区教育创新协会主席侯瑞瑞等领导的陪同下,开启了对松山湖校区的深度考察。代表团首先参观了智能制造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这里展示了学校在工业4.0技术应用、智能装备研发等领域的最新成果。Amalia Di Iorio教授对中心内学生参与的真实企业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赞赏了产教融合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随后,代表团来到华为ICT学院和腾讯云产业学院。在参观过程中,乐卓博大学代表深入了解了广科在数字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举措,包括校企共建课程、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特色做法。代表团成员表示,这些经验对规划未来的合作项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智慧校园管理中心,双方就教育信息化建设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了智慧教育平台共建的可能性,并就大数据分析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交换了意见。参观结束时,Amalia Di Iorio教授特别称赞了广科“一河两岸”的生态校园规划,认为这种将自然生态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学校独特的教育哲学。
战略合作交流会:共绘教育合作新蓝图
上午11时,双方在C2-304会议室举行战略合作交流会。会议由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创新协会秘书长向丽梅主持。广东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毕会东、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宇,南博集团驻港总代表侯瑞瑞等主要领导出席该会议。
会议伊始,南博集团驻港总代表侯瑞瑞详细介绍了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教育产业布局。她强调,作为南博集团旗下的旗舰院校,广东科技学院始终将国际化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此次与乐卓博大学的合作将是学校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随后,毕会东副校长向代表团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规划。他重点阐述了学校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以及近年来在产教融合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毕校长表示:“我们期待通过与乐卓博大学的深度合作,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Amalia Di Iorio教授在发言中回顾了乐卓博大学在中国20年的合作经验。她特别提到:“从早期的华东师范大学‘2+2’项目,到如今遍布亚洲的教育网络,我们始终坚持‘质量优先、互利共赢’的合作原则。”许邦琼总监补充介绍了乐卓博大学在新加坡、越南等地的成功办学经验,这些都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宝贵参考。
多元合作方向:打造全方位合作体系
经过深入讨论,双方在多个领域达成重要合作共识:
在学科建设方面,将充分发挥乐卓博大学在人工智能和健康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结合广科的智能制造学科特色,未来可以共同开发“AI+工程”等前沿交叉学科课程。乐卓博大学承诺开放其AI医疗研究中心资源,支持相关领域的联合科研项目。
在学生培养方面,双方重点规划了“1年制工程硕士”项目。该项目将面向广科优秀毕业生,提供包含6个月带薪实习的深造机会。乐卓博大学将设立专项奖学金,资助表现优异的学生。同时,两校还将开展短期学生交换、暑期研学等多元化的交流项目。
针对大湾区特殊需求,双方探讨了在香港高科院开设“AI商科”课程的可能性。这一创新项目旨在填补香港高校在人工智能与商科交叉领域的教育空白,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务实推进机制:确保合作落地见效
为确保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双方建立了完善的推进机制:
首先,确定后续保持沟通签署校级合作备忘录(MOU),为后续具体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成立由两校专家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负责课程对接、师资培训等具体事宜的组织实施。乐卓博大学将提供包括教育博士(EdD)项目、教师访学计划在内的全方位师资支持。
广东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毕会东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乐卓博大学在人工智能、健康科学等领域的优势资源,与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此次合作将有力推动学校的国际化进程,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Amalia Di Iorio教授强调:“我们期待与广东科技学院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会议最后,学校向乐卓博大学赠纪念品并合影留念。
院校简介
乐卓博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成立于1967年,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第三古老的高等学府。学校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前250名,其商学院获得AACSB认证(全球前5%),护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位居全球前列。学校以“创新驱动社会进步”为使命,在人工智能、健康科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