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处)7月3日上午,广东科技学院第二十一期“辅导员工作坊”在松山湖校区4-307智慧教室举行。本期工作坊聚焦《激活学习“动力源”,夯实优良学风班风建设》主题,由我校Ⅱ类骨干辅导员、管理学院龚蔚婷老师担任主讲嘉宾,林巧老师担任主持人。各二级学院学工助理和辅导员代表共25人参加本期工作坊。
龚蔚婷老师以“激活学习动力源,夯实优良学风班风建设”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建设路径。她首先强调了优良班风学风对学生成长(学业、人格)、班级凝聚力及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并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其次,龚老师提出“筑基-定位-强化”三阶段建设思路:筑基期重在建章立制与细致管理(如严格考勤、深入谈心);定位期通过数据分析班级特色(学业、竞赛、志愿等),打造“一班一品”(如学科竞赛型班集体);强化期则推动学生“四自”(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建立“传帮带”机制传承经验(如整理《竞赛指南》)。讲座最后,龚老师重点介绍了三大举措:一是构建文化体系;二是骨干队伍建设,按“发现-选拔-培养-考核-优化”五步法培养可靠班委;三是以活动促成效,结合学校“五育并举”政策,开展竞赛引导、学习打卡、“最美笔记”大赛等活动,并展示奖学金、竞赛获奖等量化成果。
围绕此次主题,龚蔚婷老师精心准备了以下议题,与在场老师共同探讨。
1.如何建立一套可持续、有活力的长效机制,确保学习“动力源”能被持续激活并有效维护?
2.如何有效发挥优秀学生榜样(如奖学金获得者、竞赛获奖者、科研实践突出者)的引领作用?
3.除了成绩、分数等外部激励,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同学发掘专业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兴趣点?如何引导大家将学习目标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建立非功利性的学习驱动力?
4.面对手机干扰、拖延症、畏难情绪等常见“动力杀手”,你认为最有效的“破局”方式是什么?
5.学习热情易在考试后消退。如何设计一项长期班级活动,让积极学风从“短期冲刺” 变为“常态习惯”?
6.班干部在学风建设中常陷入“管了得罪人,不管失职责”的两难。班干部应如何把握“引领服务”与“纪律约束” 的平衡点?
7.如何确保班级公约不被挂在墙上,而真正融入日常行动?
机电工程学院许灿龙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如何确保班级公约不被挂在墙上,而真正融入日常行动?”问题,提出以下观点:第一,民主制定与评定(学生提议+校规结合);第二,理解签约(仪式讲解+全员签名);第三,全员监督(小组记录+评优挂钩);第四,明确奖惩(贡献表扬+违规处理);第五,定期反馈(期末评估+动态调整)。
财经学院张春苗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如何建立一套可持续、有活力的长效机制,确保学习“动力源”能被持续激活并有效维护?”问题,提出以下看法:第一,目标融合引导:通过班会谈话明确学生个体学习目标,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将个人目标与班级共同教学目标相联结,激发内生学习动力,促进集体目标维护。第二,案例诊断分析:建立学业规划分析案例库,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诊断自身问题,明确学习方向与改进路径。
管理学院黄晓璐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班干部在学风建设中常陷入“管了得罪人,不管失职责”的两难。班干部应如何把握“引领服务”与“纪律约束” 的平衡点?”问题,提出以下看法:第一,双线定位:以“学业帮扶者+目标引导者”淡化管理者角色,减少对立;第二,集体担责:公约执行由班委小组联合行动,分散人情压力;第三,阶梯干预:违规处理按“私下提醒→朋辈谈心→导师介入”渐进推进,重纠错非惩罚。
计算机学院郑川薇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面对手机干扰、拖延症、畏难情绪等常见“动力杀手”,你认为最有效的“破局”方式是什么?”提出以下看法:一是要制定“专注学习公约”统一收纳手机。二是要设立“难题墙”结合每周“破解日”集中解惑。三是要构建“学习搭档互督+小组互查+班级互评”三级监督网,月评“专注之星”。四是要推行“动力存折”积分兑换学习资源。五是要定期开展“压力树洞”倾听困扰并分享应对故事。
外国语学院张娟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如何有效发挥优秀学生榜样(如奖学金获得者、竞赛获得者、科研实践突出者)的引领作用?”问题,提到:要激发内在动力,让榜样“可亲、可学、可信、可行”,避免距离感。 要精心选择真实、多元、有温度的榜样,生动讲述他们的故事引发共鸣,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能接触、能交流。更要聚焦榜样背后的努力过程与方法,而非只盯着耀眼的结果,同时营造积极氛围,避免制造焦虑。
艺术设计学院华康老师代表小组发言,针对“学习热情易在考试后消退。如何设计一项长期班级活动,让积极学风从“短期冲刺” 变为“常态习惯”?”问题,提出以下观点:第一,发挥榜样作用,让榜样接地气、可复制,强化学习价值感。第二,打造“长线活动链”:设计“学期主题月”递进活动,将学习目标拆解为阶段性趣味任务,让热情如接力赛延续,避免考试后断层。
希望通过本次分享交流,能够为辅导员老师们在学风建设工作中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助力大家激活班级学习内生动力,让积极学风从“昙花一现”变为“四季常青”,共同培育出既有专业深度、又有成长温度的优秀班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