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教师发展中心)3月15日至16日,由广东南博教育研究院、广东科技学院主办,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协办的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训练营,在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校区举行。广东科技学院校长梁瑞雄教授、超星泛雅集团广东分公司总经理权中刚出席训练营开幕式,来自省内外高校的有关部门负责人、教师220余人参加训练营学习活动。训练营由广东南博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邱林润、副院长李苏亮主持。
开幕式上,梁瑞雄校长指出,教师教学创新是践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引擎。训练营集结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审专家和国赛一等奖得主组建金牌导师团,以“辅导—讲解—带练”三维赋能体系,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创新实力。梁瑞雄认为,“精准对标评分标准、多维融合前沿理念、AI赋能教学链条、研讨型课堂升级”是助力教师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
主题辅导环节,七位国赛评审专家、国赛一等奖得主倾囊相授,围绕课程建设与教学思维创新、课程教学产教融合、课程思政与专业育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竞赛突围策略、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创新、教学系统重构逻辑等关键内容,分享教学创新实践及备赛经验,为参加训练营的教师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示范和参考。参训者与专家密切互动,辅导、带练、答疑融为一体,产生极佳效果。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文科副高组一等奖获得者、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系侯雅文副教授以《深耕课程建设,厚植思维沃土——教学创新思路与实践》为题,分享“成果、创新点、导向、材料”四审视创新方向、“目标、角度、资源、理论”四强化创新方案、“内容、报告、视频、系统化”四着力点创新实践,为高校教师提供教学创新路线图,开创数智赋能文科教育教学新范式。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产教融合赛道一等奖获得者、苏州科技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范凌云教授分享获奖秘籍。她通过理论建构、项目驱动、成果转化三支柱创新体系,鲜活呈现《社会综合调查实践》课程从资源对接到成果落地转化的全流程建设图谱;聚焦“产业需求匹配度”“育人成效可视化”“模式推广可行性”三大评审硬指标,现场拆解乡村振兴真实项目融入教学的实操路径,为高校教师打造“即学即用”课程教学产教融合创新模板。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课程思政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获得者、现任河海大学 BIM 与智能建造中心副主任张京斌副教授以《立足专业人才培养 开展课程思政创新——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为题,直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痛点,针对课程建设存在的“国家战略融入不足、学科交叉滞后、育人路径单一”三大症结,创新构建“战略对标行动、学科融创行动、教法革新行动”递进式改革模型,打造“智能建造+思政元素”双轮驱动课堂,为理工科专业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提供可复制解决方案,树立了新工科课程思政建设标杆。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基础课程正高组一等奖获得者、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董莉莉教授以《营造识初—人居环境概论》课程为样板,生动演绎教学创新秘诀。她通过“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重筑、教学方法与学习环境的重设、课程思政与教学评价的重塑”打造“理仿实创”“数智虚网”“学思研行”特色课程体系,用鲜活案例展示如何将传统营造智慧转化为现代育人资源,为高校教师破解基础课程改革难题提供了可落地的“创新工具箱”。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委、南方医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万成松教授,结合赛事组织与指导经验分享教师教学创新实践路径。他提出以“吃透文件、明确问题、找准方向、做实成效”为行动纲领,聚焦“学生中心、‘四新’建构、智能赋能、思政融合”四大创新引擎,系统性解析学科前沿成果向教学亮点转化的机制及信息技术驱动课堂革命的实践模式,为高校教师贯通“理论建构—教学实践—竞赛突围”全链条提供方法论指引,助力构建协同创新的教学发展生态体系。
超星集团教学设计总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审核专家赵玉霞以《数智赋能的教学创新报告与课堂教学实录设计》为题,解析数智时代教学创新的背景和缘起、教学创新报告中的数智化技术融入策略和课堂实录的数智化设计思路。她以教育部数字化战略为指引,分享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引领—结构重塑—数智赋能”理论逻辑,基于实践案例深度解析知识图谱技术的破局价值,为智能时代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方法论启发。
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新工科副高组一等奖得主、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杨健副教授,在《主线明晰五性赋能:教学创新大赛成果报告逻辑梳理及系统构建》辅导中,系统解析赛事评价维度与要点,深度剖析教学创新报告框架构建路径,提出“捋清逻辑、构建联系、形成体系”方法论,并通过“成果支撑性、举措创新性、问题递进性”三维度解析,为参训教师构建“主线贯通、多维赋能”教学创新实施路径。
邱林润在训练营总结讲话中认为,训练营以“守正创新、跨界融合、协同联动”为主线,汇聚国赛一等奖获得者和评审专家、以及省内外高校有关部门负责人、一线教师,演绎了一场关于教学创新的深度对话,为教师们提供教学创新大赛实战经验、大赛评审标准解析和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创新办法,将有效推动教师教学创新实践。他认为,教学创新要坚持长期主义,以实证思维重构教学逻辑、以多维视角突破教育边界、以学生中心重塑育人范式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设计,这将有力有效推动高校教师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和教学创新水平,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本次训练营锚定教育强国战略,精准赋能教学创新突围。通过系统解构教学创新核心要义与赛事评审标准,助力教师们实现“理念革新—方法迭代—能力跃升”三维突破,形成“课程思政深融、产教协同创新、AI技术赋能”实践样板,为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关于课程建设、课堂革命和一流人才培养的决策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