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马克思主义学院)6月3日,我校与东莞市沉香文化博物馆举行了签约授牌仪式,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至此,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签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增至7个,馆校合作共建越发成熟。
在东莞市沉香文化博物馆副馆长黄梅芬、办公室主任钟碧瑶、推广部主管钟安如陪同下,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吴立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周菊菊等一行参观了香博馆展厅。展厅分为“格物知香”“品意识香”“撷韵寻香”“韵漫香江”四个部分,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解说,大家对岭南千年奇珍莞香的历史、种植、文化底蕴有了系统全面了解。
参观结束,在香博馆接待室举行了极具特色、优雅精致的香道表演。钟碧瑶主任介绍,古法篆香是最初的制香工艺之一,把香粉倒入香篆磨具中,慢慢地将香粉制成特定形状,取出香篆即可。这个工艺说起来简单,实操起来却是个精细活,需要凝神、静气、专注,是一种静心的体验。伴随着这份独特的仪式感,进行了简单而不失隆重的签约和授牌仪式,香博馆所在寮步镇镇党委委员尹柳嫦出席仪式。
签约授牌仪式后,馆校双方在思想教育、公益志愿、服务青年等领域开展了深入交流,就如何结合东莞市“文化强市”指导思想,充分运用双方优势,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共建新格局,进行了磋商探讨。馆校共建,共同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传承与弘扬莞香文化、增强社会服务携手并进。
本次签约是我校持续落实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挥馆校合作共建优势,打造“双向奔赴”的大思政课,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政课作为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