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熳,中共党员,2020级工商管理本科1班学生。曾任先锋学习会会长,她从招新面试失败到身兼7个干部职位,从专业成绩第1到斩获50余项荣誉,从尝试定向越野到累积跑步900多公里,她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走得稳当。
获奖经历:
2020-2021学年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2020-2021学年校园定向越野体验赛女子组三等奖
2020年12月,管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工作积极分子
2021年全国大学生新能源知识竞赛三等奖
2021年12月,第十三届田径运动会女子4x400接力冠军
2021年11月,东莞市少年宫系统武术套路比赛“优秀工作者”
2021年11月,东莞市少年宫系统武术套路比赛“优秀教练员”
2021-2022学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2021-2022学年荣获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2021年12月,第四届全国人力资源决策模拟大赛本科组优秀奖
2022年2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三等奖
2022年3月,2022年校园体育文化月之“疫”启游广科优胜奖
2022年3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院级优秀团队
2022年3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院级优秀调研报告
2022年4月,广东科技学院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
2022年4月,第一届妙手展“锋”彩二等奖
2022年4月,第九届“晴朗杯”心理知识竞赛选拔赛优秀奖
2022年4月,第七届“WE公益”微公益项目设计大赛热心公益奖
2021-2022学年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2022年5月,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职业规划大赛复赛优秀奖
2022年5月,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首届“永辉超市电商直播带货”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022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大学生原创心理剧(校级初赛)三等奖
2022 年5月,2022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企业运营赛道本科组三等奖
2022年6月,第一届阳光体育大赛万米接力赛季军
2022年6月,第七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踏瑞杯)第二赛区本科组二等奖
2022年6月,第五届全国人力资源决策模拟大赛本科组三等奖
2022年7月,第十四届“创新创业”全国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三等奖
2022年7月,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省级重点团队立项
2022 年10月,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22年11月,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云泽杯”营销模拟决策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
2022年11月,共青团广东科技学院委员会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2022年11月,共青团广东科技学院委员会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
2022年11月,共青团广东科技学院委员会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22年11月,共青团广东科技学院委员会2022年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优秀奖
2022年11月,第六届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学生组),知识应用三等奖
2022年11月,第六届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学生组),B2C赛道三等奖
2022年11月,第六届全国跨境电商专业能力大赛(学生组),B2B赛道三等奖
2022年12月,获得2021-2022年度国家奖学金
2022-2023学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2023年1月,2022年广东科技学院首届校园提案大赛三等奖
2023年1月,2023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一起云支教专项活动志愿者证书
2023年1月,“点亮粤港澳·助力全运会”线上快乐跑活动大学组半马运动达人奖
2023年3月,先锋学习会2022年度先进个人
2023年3月,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院级优秀团队
2023年3月,广东科技学院第十七届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一批(入围省赛)
2023年4月,广东科技学院管理学院优秀驻班党员
2023年5月,第十七届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三等奖
2022-2023学年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2022-2023学年被评为优秀志愿者
2023年5月,第八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综合能力竞赛本科组第二赛区一等奖
2023年5月,2023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二等奖
2023年5月“,春日自律”打卡“自律之星”称号
2023年7月,2023 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 1000 个省级重点团队
鲜花与荆棘 是大学上的第一堂课
将记忆的琴弦拨回至三年前,那时的陈晓熳刚刚踏进校园。
在招新的浪潮中,身为大一新生的她,踌躇满志,接连面试了四个校级部门。可意想不到的是,四场面试都遗憾落选了。随着舍友们陆续被校部门招收,反观碰得一鼻子灰的自己,陈晓熳陷入到短暂的自我怀疑当中,也开始对未来感到迷茫。陈晓熳回忆着说道:“大学的第一个考验,我输得一塌糊涂。那感觉不过是人人旗开得胜,而我节节败退。”
好在,有身边人的鼓励和开导:“大学本就有无限可能,这次没被选上,并不代表你不行,也许只是刚好,没有他们想要看到的点,你更适合在其他领域去成长”,陈晓熳听从这些劝慰,开始努力挖掘自己的可能性,在正视自己的过程中,也与定向越野结下了缘。
后来陈晓熳,选择加入定向越野的校队。在训练中,每一滴流下的汗水,都是她努力的证明,奔跑时耳旁的风声,都让她的大脑更加地清醒。“认清自我,明确目标,并加以实现”,这是一次次达到体能极限后,内啡肽给予陈晓熳的回答。她不仅在定向越野中悟出道理,更在相关的赛事中屡获佳绩。
生活就是泥沙俱下,鲜花和荆棘并存,我们带着诚意慢慢来,只要在变好的路上,慢一点又何妨?在名为大学的历练场,陈晓熳初尝到鲜花与荆棘,从迷茫到坚定,开始明白“成长”二字的份量。
有规划的路程 每一步都走得稳当
从部门面试失败的迷茫中走出后,陈晓熳开始针对眼下的目标,进行细致的规划。她坚信,努力会使“量变”转化为“质变”,当选班级团支书、加入先锋学习会、做副班主任、当驻班党员、参加各类专业比赛……一直不断地进行着“量”的积累。
作为一名学生,她始终明白,学习才是首要任务,保持着脚踏实地的态度,开启“学习量”的积累。课前多花点时间提前预习,看课本并标记重点。课上有疑惑的地方,立即圈画起来,待到下课寻求老师答疑解惑。
为更好地以赛促学、以学促行,响应学校“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陈晓熳开始进行对“比赛量"的积累,积极参加各项学科类赛事,并在人力资源决策模拟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精创教育杯"创新创业竟赛和云泽杯营销模拟决策竞赛等全国性赛事斩获佳绩.
到了大三的陈晓熳,担任着七个干部职位,“工作量”成倍增长。要想要兼顾学习、比赛与工作,她只能制定更为详细的日程安排,甚至精确度从月、到周、到天、到时、到分。为确保不遗漏行程,还会每晚睡前再查看一遍,将未完成的事项,继续安排至第二天。在每日行程里,留下一小部分空白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这也是陈晓熳的经验之举。
“制定计划,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战术,看似很不起眼的一个小目标,但产生的实际效用其实是蛮大的”,这是陈晓熳从《养成自律,从来都不靠硬撑》一书中得到的制胜秘诀。
她分享道:“一个计划不在于有多完美,或多长期,而是以‘能做到’为标准,多给自己留进步空间,自由度越高,压力就越小。在周期内去成长,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变成我们自己的习惯,变成自己所特有的、别人很难去战胜的优势。同时,这个过程也更容易超额完成其他目标,收获感更加强烈。”
每个人都会有犯懒的时候,态度很重要。陈晓熳坦言:“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好分内的事情,剩下的就交给时间,相信时间是不会辜负我们努力的。”
质变的到来 使她更进一步
时间当然是最好的裁判,得到的一切,取决于付出的一切。陈晓熳一天天“量”的积累,都是在为促成“质变”,做好万全的准备。
在严密的计划和高度执行力下,陈晓熳优秀过人。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独特的学习方法,使她多次取得专业第1的成绩,绩点达到4以上,还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积极投身赛事的过程虽艰辛,但辛勤耕耘的她终换来硕果累累,斩获各类荣誉50余项,其中有10余个国家级奖项。
为了让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陈晓慢选择进行跑步锻炼,不知不觉已经累积了900多公里。在定向越野校队的经历,更让她收获到一群挚友,一同参与校运会、阳光体育等学校各大体育赛事,并在接力项目中夺得桂冠。陈晓也难忘其校队教练:"熊双教练算是我的偶像,他不仅教会了我定向越野的训练技巧,更教会了我生活方方面面的道理。
在增加自己社会实践经历的同时,陈晓熳总是尽己所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她经常到校外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其中,在高铁站协助购票,是她最具成就感的一件事。“很多老年人都不会用智能手机,身边又没有子女的陪同,我便手把手带他们买票。还有一些稍微年长的务工人员,不会取报销凭证,我便帮他们操作自助售票机。这一过程感觉帮助到人挺开心的,后面就更经常去参加这类志愿服务活动。”现如今,陈晓熳已经成为20级的第一批中共党员。
国奖 是对努力最好的答复
面对入选比率仅为0.2%的国家奖学金,陈晓熳坦言道,没想到自己会获得国家奖学金,“我当时去翻了下记录,上一批拿国奖的多是大四学姐,感觉自己不太有优势,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参加的。”
面对挑战,陈晓熳总是勇于踏出前进的步伐,命运当然会馈赠,每一个抓住机会的小孩。丰富的体育经历、干部经历、社会实践经历,成为她区别于一众竞选者的巨大优势。
准备材料期间,辅导员陈思旗也给予了她莫大的帮助。“当时我印象很深,大半夜的,天气也不太好,她还特地跑到宿舍楼下帮我改稿、改PPT,我看出她很疲惫,但后面还给我改了不止两三次"陈晓熳感激在心。
站在国奖答辩会上的流利发言,是陈晓熳蜕变的体现。在评选的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是她不断追求全面发展的结果。拿到国家奖学金,是对她这些年努力最好的答复。
“想做就去做”,这是她最坚定的事情,也是她分享给其他同学的人生经验,“可能你这一次没有成功,但其过程一定是有所收获的,要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未来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朝着一个方向去规划自己的未来,才能更清楚自己的实际目标情况,才能够去更好的成长,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
实力 是自己最好的名片
陈晓熳身上最大的特质便是肯吃苦,她一路走来的光环与成就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遍又一遍咽下去苦水,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练就过硬实力。
在陈晓熳的成长道路上,第一次“三下乡”经历便很好地诠释了苦尽甘来。团队要负责写一份调研报告,可经过20多次的反复修改,始终得不到带队老师的满意。身为调研组组长的陈晓熳,坦言曾想过放弃,但肩负的责任以及对成长的渴望,使她坚持下来,她不停地查找文献资料,学习更多课外知识,最终,这份调研报告拿到了“优秀调研报告”奖项,她所在的三下乡队伍被评为校级重点队伍,她自己也获得了“优秀个人”称号。
回顾大学这三年,陈晓熳觉得有所收获,也有所成长。越努力越幸运,她明白了成功不止一条道路,只要勇于尝试并为之付出。同时,她也很感激学校提供的平台,使她得以找寻到可奔赴的方向。
“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这是陈晓熳的座右铭。在谈到坚持下去的因素时,她坦然道:是父母的期待,也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对于未来,陈晓熳展望过、也期待过,不过她更清醒于回归现实,她坚信,实力,是自己最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