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处)11月22日上午,我校第十期“辅导员工作坊”在松山湖校区4-202教室举行。本期工作坊主题为《“六维一体”学生班级管理实施路径探索》,由我校Ⅰ类骨干辅导员、财经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书记张静静老师进行主讲,我校Ⅱ类骨干辅导员黄景莲担任主持人。学生处副处长董德成,学生处思政科周志刚,各二级学院学工助理及辅导员代表共30人参加本期工作坊。
在主讲环节,张老师从新老辅导员两个视角,为做好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做法。首先,她从新辅导员的角度,讲了新辅导员班级建设如何把握好“六个一”重点,包括第一天:工作首日管理、第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第一周:班情分析、第一个月:贫困生认定、第一学期:培育班干部以及第一学年:情感关注。其次,从老辅导员的角度,讲了老辅导员要如何发挥“六种效应” ,即头雁效应、乘数效应、标杆效应、炭火效应、滴灌效应和智能效应,强调老辅导员在组织领导、思想引领、党建带动、心理援助、精准服务和线上服务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发挥这些作用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最后,张老师通过“盲人指挥官”游戏互动的方式结束了本次分享,提醒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和发展。
在分组讨论环节,针对本次主题,张老师精心准备了七个相关的议题,供来自不同学院的参训老师们进行互动讨论。每个学院都派出了一位代表,代表们随机选择了一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现场讨论氛围异常热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纷纷交流心得,探讨解决方案,互相启发。
在代表发言环节,财经学院辅导员罗升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打造班级管理特色或品牌?”这一问题,他认为一是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验能力,通过组织班级活动,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特色,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实践创新;二是关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领导能力,通过建设学生社团,培养协作精神与领导才能;三是注重师生关系的建设,辅导员应积极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打造班级管理特色需要学工队伍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探讨合适的管理模式,同时密切关注学术前沿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不断拓宽自身知识面和提升管理技能。
管理学院辅导员黄文清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分享2-3个你的管班小妙招/特色。”这一问题,他认为可以分为新生班和老生班进行讨论。在管理班级时主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一是根据成绩管理,针对本科生与专科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二是根据班委职责管理,按班委的职责下发任务并通知各位同学;三是采取特色管理班级,同时管理班级时以创新方式规范行为,让学生以行动践行从而提升自我。
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欧阳可浩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辅导员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这一问题,他认为班级管理要从学生与辅导员两方面下手。对于学生要打造一支优秀的班干队伍,教导班干要做到思政引领,以身作则,勇于担当。对于辅导员要加强班干日常管理,积极鼓励班干,培养班干帮扶同学等以此加强班级凝聚力。他还提到制作班级公众号、培养班级共同兴趣爱好等来帮助班级管理。
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梁子钦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第一次主题班会?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这一问题,她认为在新生到校的第一次班会中应该教学生学会认识:认识老师,帮助学生更好认识老师,拉进与辅导员的距离;认识学校,帮助学生树立爱校意识与归属感;认识班级,帮助学生破冰相互了解;认识自我,明白高中与大学的区别并实现身份角色的转换。同时辅导员要给予学生仪式感,祝愿新生在大学里有美好生涯。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何宝珠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辅导员如何有效培养班干部?”这一问题,她认为一是要指定目标,才能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二是定期培训,召开班干会议,听取班干的声音;三是设立考核机制,通过考核表来纳入反馈;四是通过同学老师等途径收集反馈信息;五是每月定期召开班干素质会,了解班干工作的完成情况。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冯学溪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思政引领如何嵌入班级管理?”这一问题,他认为一是树立榜样,挑选班级中积极性高、觉悟性强的人起引领作用;二是制定班级公约,将公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班级团结;三是建立激励表彰制度,结合精神与物质奖励,表扬好人好事;最后是定期召开总结表彰研究会,针对班级的不足,研究出良好的解决办法,要做到保证思政引领紧密结合班级管理。
希望通过本次分享交流,能够给老师们一些启发和共鸣,为大家在今后对于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有助于大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班级建设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