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处)为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搭建学习交流平台,2023年5月25日上午9:00,广东科技学院第六期“辅导员工作坊”在松山湖校区4-206教室举行。本期工作坊主题为《高质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由我校Ⅰ类骨干辅导员、艺术设计学院团委副书记刘真进行主讲,我校Ⅰ类骨干辅导员、计算机学院学生第五党支部书记宋丹担任主持人。学生处副处长董德成、各二级学院学工助理及辅导员代表共32人参加本期工作坊。
首先是主题分享环节,刘老师结合自身开展团学活动的工作经历,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骨干培养和学风班风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开展学生活动的必要性。接着他以特色学生活动为例梳理了学生活动的类型和特点。同时针对当下学生活动出现的问题和现状,分享了如何高质量开展学生活动:一是开展学生活动要重视特色化、品牌化,要紧密围绕五育并举育人模式和学生发展需求;二是活动要充分与专业特色结合,发挥学生特长;三是打造系列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塑造品牌形象,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活动质量。最后刘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了三点辅导员在学生活动中成长的建议:一是及时总结,及时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案例、论文和科研项目。二是建立团队,打造优秀活动团队,提高活动效率和质量。三是创新精神,结合学院特色,创新活动,与时俱进。
紧接着是分组讨论环节,刘真老师针对本次工作坊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高质量开展学生活动这个核心议题,通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活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在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骨干开展活动的效率?如何开展学生骨干培养及激励工作?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如何开展校园法制教育活动?”6个开展学生活动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参训老师们展开互动讨论,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纷纷交流经验,讨论小组通过整合意见梳理提纲,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梁子钦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提高在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她认为首先要采取新颖、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精心设计活动,把德智体美劳五育渗透到活动当中;第二要结合专业和学生的兴趣特长来开展活动,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活动过程中自身的成长;第三要利用好辅导员力量、专任老师的力量和学生干部的力量,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同时增强活动的奖励制度;第四要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宣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第五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启发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活动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风采,增强自己的能力,展现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管理学院辅导员杨林凯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提高在校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他认为首先,在活动开展前确立活动的目标、定位、方向等,更有条理、更有针对性。其次,完善活动的机制、赛制,拒绝重复、低效的工作,由始至终利用互联网等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有效宣传。同时,高校的活动也要与时俱进,在守旧中创新,在创新中做到与学生共情,使活动“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最后,高校活动也可以从文艺的角度来看待,只有将活动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做到“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许灿龙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活动存在哪些问题?”,他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活动形式较为传统单一,创新性新颖性不足,导致学生的积极性较低;二是学生干部经验不足,学生队伍系统化培养不足;三是活动多而杂,与学院专业相关的活动较少,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活动较少,形式较为单一;四是活动经费不足,有时缺少活动场地。对于以上四个问题他认为要结合学院专业特色,挖掘品牌系列活动,从点到面拓展系列活动,加强学生队伍培养,创立开展高质量学生活动,培养学生从专业技能出发,拓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方面的能力。
财经学院辅导员钟浩球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活动存在哪些问题?”这个难点,他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缺乏系统规划,主题枯燥、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二是活动数量繁多,质量不高,学生受益覆盖面狭窄;三是活动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无法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与参与,活动的效果不佳;四是活动与学生所学专业契合度不高,缺乏专业特色类活动;五是活动开展经费匮乏、场地有限、奖品不够丰富。
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老师张柯振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中?”这个问题,他认为:一是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教学课程体系;二是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等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势,选择特定资源或特定主题开展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活动,从而让大学生经历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自主与中华传统文化对话,开阔眼界,培育情感、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三是要把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体活动,可以多维度、多形式开展校园文体活动,采用经典诵读,经典作品赏析,海报制作,书声校园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文体活动中的独特作用。
最后,本期工作坊通过制作反馈调查问卷,参训老师们现场扫码填写问卷,真实摸底本期工作坊的授课质量和效果,为今后辅导员工作坊的分享主题选取,授课质量反馈,现场互动形式的多样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期工作坊通过分享高质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希望各位参训老师带着学习到的经验和技巧,投身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不断增强对学生活动的主题整合、品牌打造,增强师生共同语言、共同爱好、避免老话、套话的窘境,做学生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期待下一期辅导员工作坊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