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学生处)为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及学生工作的实效性,搭建学习交流平台,2023年4月19日上午9:00,广东科技学院第五期“辅导员工作坊”在松山湖校区4-206教室举行。本期工作坊主题为《新生班集体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由外国语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黄勇智进行主讲,管理学院学工助理、骨干辅导员陈思旗担任主持人。各二级学院学工助理及辅导员代表共26人参加本次工作坊。
讲座伊始,黄老师首先结合了教育部的相关政策及班集体建设对学生、学校、辅导员的影响,指出建设新生班集体的必要性。接着他以优秀班集体为例,梳理了满意度高的班集体特征,指出建设任务和方向。同时他针对班集体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的特点、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他根据工作经验总结了新生班级体建设的具体方法:一是建立班级的共同愿景,提高期望的契合度;二是塑造强劲的班级文化,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三是建立科学可行的奖惩机制,规范班级的执行力;四是推行民主、公正的班级管理,提高学生对班集体建设的满意度。
分组讨论环节,黄老师针对本次工作坊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新生班集体建设这个核心议题,通过“如何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如何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如何发挥学生干部主体作用?如何创建优良学风、班风?如何制定和践行班级规章制度?如何开展高质量的班集体活动?如何激发升本班级学生的集体荣感?”6个新生办集体建设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参训老师们展开互动讨论,现场讨论气氛热烈,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纷纷交流经验,讨论小组通过整合意见梳理提纲,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李金泽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他认为在选拔学生干部方面,一是要注重新生开学教育第一课以及新生军训,那些有责任心,乐于助人的学生。二是引导这些学生参与公开竞选班干部,获得学生支持。在培育学生干部方面,一是要召集班干部召开班级会议,制定班务规定和制度。二是要定期组织班干部开会,汇总班干部在班级开展班级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共同讨论解决。
计算机学院辅导员陈丽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发挥学生干部主体作用?”这个问题,她认为要根据问题导向,通过解决出现的问题来提高班干部的主体作用。一是要制定班干部规章制度,明确班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二是通过开展培训来帮助班干部熟悉业务,提高班干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端正班干部思想态度,提高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四是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提高班干部的积极性;五是组织班干部进行反思总结,反思在班级管理中存在那些问题并改进。
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郭慧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这个问题,她认为关于选拔学生干部,要从三个关键词入手:第一是“民主”。充分发挥学生的民主意识,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建设中,发挥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班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是“考核”。确定考核期,助力提升学生干部的能力,同时避免出现懈怠的现象。第三是“反馈平台”。建立反馈平台,实时反馈班级情况,及时跟进解决问题。关于培养学生干部,她认为一是要树立目标,分为个人发展目标和班集体建设目标,同时聚焦3个意识,培养班干的责任意识、领头羊意识、主动解决问题意识。二是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加强班委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团体的力量。三是要充分发挥副班导的引导作用和师兄师姐的带领作用,吸取前辈的经验,更好地成长。
艺术设计学院辅导员华康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开展高质量的班集体活动?”这个难点,他认为班集体活动是增强班集体意识,助力班集体向上建设的抓手,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高质量班集体活动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大环境。学校教学、学工理念上对班集体建设和班集体活动的思想引领,从顶层设计强化班集体概念,推动班集体活动的开展。二是高质量班集体活动需要学院提供合理规划。在学院层面落实班集体理念,安排喜闻乐见的班级活动,指导活动高效、有序开展。三是班集体活动高质量的组织与管理是具体实现活动目的的重要环节。高效、详实的活动策划书,活动组织方充分的准备,班集体成员积极配合,这些都是活动组织管理中必须着重把控的因素。
财经学院辅导员詹美婷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这个难点,她认为在选拔环节,一是要建立信任感—首先军训期间需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性格,借助班导党员及军训负责人力量培养班干苗子;二是要调动积极性,班干部选拔前期可以先进行广泛动员、班干团队工作职责宣讲,问卷调查及自荐信撰写等形式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加深同学们对班干职务的了解,便于同学们更精准地竞选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三是要激发使命感,班干部竞选应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如竞选演讲+答辩+民主投票+班委选拔专项小组评审过会等,体现学校对班干部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四是要树立自信心,班干部正式选定之后,进行班级公示并召开班干部会议,重点提出班级建设愿景及要求,营造仪式感,树立干部开展工作的自信心。
在培养环节:一是要夯实思想建设,定期开展班干会议,了解班干工作动态,及时给班干部进行赋能鼓劲;二是要优化队伍建设,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关注重点及干部在工作开展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班干相应的工作方法建议,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及队伍建立。三是要激励机制加持,引导班干部全方位发展,在评优入党中,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班干部,给予班干部一定的盼头激励。
管理学院辅导员李源霖老师代表小组进行发言,针对“如何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这个问题,他认为作为辅导员要全面了解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表现形式与产生原因,如学习内容与方式的差异产生的学习效率与动力较低的问题;自我与专业认知不足产生的学习方向迷茫问题;以及脱离父母或宿舍矛盾产生的情绪低落问题。根据不同类型的适应性问题采取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加以针对性解决:一是开展新生入学前的前置化引导工作,充分发挥班导的咨询答疑作用,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与专业相关情况。二是注重新生入学后的入学教育,利用新生军训,主题班会,宿舍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认知与规矩意识,以及与学生强化情感链接。三是鼓励引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学生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工作坊最后的答疑解惑环节,老师们踊跃提问,黄勇智老师分别就“新生班集体会开展班会、班干部会议、辩论赛,班集体活动,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同时还有分管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如何平衡好活动和分配好时间?”、“如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两个问题进行了解答,参训老师受到良好启发。分享过程中引发各位老师的热烈讨论和点赞,现场各位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启发感想!
本期工作坊通过分享新生班集体建设的思考和时间,为各位新生班级辅导员老师在今后的班级管理提供借鉴,有助于大家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班级建设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成长。“辅导员工作坊”是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更是辅导员老师交流学习的平台。“辅导员工作坊”已成为促进辅导员精进技能、加强交流、互助成长的最佳平台,将全面优化辅导员队伍整体职业素养。期待下一期辅导员工作坊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