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团委)2020年8月,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中青在线共同主办了“趁年轻 去基层”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网络展示活动。自启动以来活动得到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
为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经过作品申报、资格筛查、网络点赞、专家评审等环节,共评选出300个“最美团队”、300名“青年基层观察员”、384个“基层新画卷”,我校3个团队和个人入选。广东科技学院后疫情防控期宣讲服务队入选“最美团队”,谭倩盈同学入选青年基层观察员、夏日炎炎队入选“最美基层新画卷”。
自2020年7月25日至8月31日,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后疫情防控期宣讲服务队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队员们根据就近原则,深入当地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疏导、便民利民服务,为战胜疫情作贡献。在此期间,队长杨金萍同学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参与了慰问独居失明老人、宣传疫情后期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值守交通岗等志愿服务活动。队员刘润发同学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阳明镇参与了便民利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队员彭若晴同学在广东省汕尾市水唇镇水唇社区参与点亮微志愿,服务老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队员李嘉欣同学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崖西社区社会治理公益创投综合服务中心参与“科智未来 展开翅膀”暑期夏令营培训班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每一位队员都是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党旗所指,团旗所向。作为学生党员的他们,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去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的光芒。
图(左)为队长杨金萍深入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社区慰问独居老人
图(左)为队员彭若晴探访老党员,为其进行心理疏导
谭倩盈同学是广东科技学院三下乡队伍夏日炎炎队的一名队员,在暑假期间与其他四位队员一同组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她主要负责线上宣传工作。以制作推文和剪辑视频的形式,来宣传队伍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的主要事迹。疫情影响,她虽然没能与队员一同参与到梅州百侯镇的线下调研当中,但是通过队员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以及给当地百姓所做的调查问卷,她从中了解到了当地精准扶贫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还有当地的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同时她也从网络、书籍等渠道去搜集了各种相关资料,为制作推文和剪辑视频做了充足的准备。
图为谭倩盈同学
夏日炎炎队将在下乡活动开展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完成此次活动。条件允许的人到实地进行拍摄和录制,并通过实地采访收集资料。内容分为:了解百侯文化历史背景、对当地居民采访、了解百侯文化的历史故事和发展、通过拍摄和录像的形式来记录百侯的文化色彩,最后通过计算机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用微视频的形式宣传百侯文化。
图为夏日炎炎队参观华南互联生态农业园
在为基层社会实践服务的过程中,我校学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建设等奉献出青春的力量。
受疫情影响,我校今年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开展“三下乡”活动。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很大的挑战,经我校团委积极统筹,沟通和联络、整合“三下乡”活动资源,克服人员分散、活动对接等存在的不利因素,结合“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研等专项活动,经过评审,共立项26个三下乡团队,围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的主题,在7月-8月,集中开展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组建以就近原则,教师线上指导,实践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共组织26支三下乡队伍,每支队伍均配备指导老师,确保“三下乡”活动组织有序开展、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