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着力打造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大思政”育人模式特色、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核心的学科专业特色、以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地域特色、以弘扬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特色,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在持续推进“应用型”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为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
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城市之一,拥有雄厚的产业实力和经济基础。作为扎根于东莞的高校,应该如何勤修“内功”,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器”?近日,学校校长梁瑞雄接受新华网专访,就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情况进行交流。
“办学定位决定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梁瑞雄说,学校近年将办学定位由“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调整为“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在持续推进“应用型”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打造育人特色。
学校自建校以来,围绕重点产业进行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近年来,学校更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打造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
“学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拥有正确的是非判断标准与价值追求、具备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合格社会公民,以及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能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的高素质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梁瑞雄说。
为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建设,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
“广东科技学院自建校以来,紧密围绕东莞地区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升专业建设水平。”谈及学科专业建设,梁瑞雄表示将继续紧密围绕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和重点产业进行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形成常态化“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专业-产业学院-专业群-产业群”良性链条,跨学科、跨专业推进“产业学院及创新班”建设。
“广东科技学院积极服务于东莞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现有的35个本科专业,均与东莞目前的产业布局和重点发展产业相匹配,这些专业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东莞乃至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问题。”梁瑞雄说。
梁瑞雄表示学校设置全省首个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专业,今年已经批准招生。未来,学校将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新工科建设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通过新工科专业的设置和建设,更加贴近大湾区的产业需求,更好地服务大湾区。
据悉,广东科技学院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了3.7万余名普通全日制毕业生,其中80%以上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预计今后每年将输送近6000名高技能应用创新型人才。
“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梁瑞雄表示,未来将不断加强特色培育,培养更多优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砖加瓦。